摘要:2月16日晚,护士长再次打来电话:明天把行李带到医院,可能上午就出发了。凌晨1点,护士长发来信息:队员名单已经确定,没有你,好好休息。

2020年1月23日 第一次提交请愿书

2020年2月4日 第二次提交请愿书

2020年2月2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初九,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完全对称最有爱日,也是我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发的日子。是的,我的同事们此时此刻已在飞机上,不久后的一个小时,她们就要抵达湖北一线,开始与疫情的作战。我再一次怀着激动的心情发了朋友圈,为这些勇士们加油鼓劲,期盼她们早日平安归来。

从得知“新冠”肆虐的消息,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发朋友圈祈祷了。自农历腊月二十九收到医院发出征集援鄂志愿者的消息后,我在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资料。那一刹那,护士长问我是否要和家里商量一下?我掏出手机,指尖在通讯录上划过,脑海里闪过爱人、两个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想起爱人在去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的时候,为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他被单位派往埃塞俄比亚援建铁路建设。他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只是用平静的语气告诉我要去非洲,收拾好行李便毅然决然的走了。那时的我有很多的不理解,此时我们互换了一下位置,我顿时理解了他当时的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这是你的职业,你必须一往无前,如果退缩了就是逃兵。刹那间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担心家人不同意,我还是没有拨出这个电话,坚定地在请愿书上签了字,按下了手印。报完名后,我把群里的消息转发给爱人,附上一句:我报名了。他有些生气地回复我:都不和家里商量一下?我回复:时间太紧,来不及。他平静的说:晚上去接你,回家了再说。一路上我们缄默不语,回到家后也默契的没有对家里人说。自那天起,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上不断攀升的确诊和疑似例数。领导和同事们纷纷发来信息加油打气,确认需要准备的物资。护士长把科里仅存的一些口罩、8-4消毒片、手套、快速手消毒液等防护用品都装到了我的行李箱里。因为知道科里防护物资紧缺,我不停地说够了够了,护士长还是一个劲的给我塞。她说:你在前线打仗,怎么能没有装备?看着科里把“最硬的鳞”都给了我,我心里暗暗发誓:此去之行,我一定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

“亚丽,通知你没?”大年初一晚上,护士长给我发信息。“没有啊”。“哦,已经通知了第一批人员了,明天就出发”。我心里被狠狠的震了一下,明天刚刚是大年初二呀,但我知道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在连续作战半个多月后,无论是环境、物品还是人员都相继匮乏,正急待支援。随即而来的便是刷爆朋友圈的照片与报道。看着同事们熟悉的面容,听着他们伫立握拳时掷地有声的誓言,每次点开朋友圈我都眼含热泪,手指颤抖。没错,这是一场以生命挽救生命的最美逆行。从业十年,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有如此大的认同感。2003年非典肆虐,我十四岁,当时被关在家里,外面风雨刀剑如何凌厉我不知道,因为有大批的白衣天使在护佑着我们。2020年,我三十一岁,在这一次“新冠”危及全国人民健康的时候,是我们去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时候了。

我每天不断关注着手机上、电视上战友们发来的“家书”和“捷报”,替她们开心的同时心里也越来越焦虑。在看到又一批队员出发了,我再一次递交了请愿书,同时将手机铃声调到最大,时刻关注着微信群里的消息,夜里不断醒来查看手机,生怕错过了调令。2月6日晚22时,在看到来电显示为“护士长”的那一刹那,我有些激动,又有些害怕,似乎冥冥中的事情就要发生。我接起电话,护士长说:不是明天走就是后天走,赶紧准备东西。因为知道前几批队员就是这样的情况,距离通知到出发可能半天都不到。我放下电话便马上打包行李,想着可能明天就要和家人告别,就要剃去披肩长发,我心里翻江倒海。凌晨1点,护士长发来信息:队员名单已经确定,没有你,好好休息。2月16日晚,护士长再次打来电话:明天把行李带到医院,可能上午就出发了。我再一次检查确认了行李。凌晨2点,护士长再次发来信息:可能是专业限制,这一批没轮到,晚安吧!

如今,抗疫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了,看着每天不断减少的确诊病例数字,这场战役的曙光就要到来。可能有些朋友会质疑:你不是护士么,这次怎么没有去前线?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许久。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白衣战士,我会坚决服从党和国家的指挥。前线需要冲锋陷阵,家园也需要保卫留守,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一样是对祖国和人民最好的贡献!冲锋在援鄂一线的战士们固然伟大,但守护着三晋家园的“候补队员”也不孬!如果这时援鄂一线的名单上出现了我的名字,我一定马不停蹄奔赴战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相信我们终将带着胜利的微笑,一起去迎接那美丽的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