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願)訊,繼3月11日央行等部委發文支持企業通過發債融資後,今日央行、外匯局再發佈政策支持企業通過海外渠道籌集資金。

3月12日,央行、外匯局聯合發佈《關於調整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此參數上調後,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相應提高。

"這將有助於便利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央行、外匯局表示。

所謂跨境融資,是指境內機構從非居民融入本、外幣資金的行爲。值得注意的是,該政策適用的企業僅限非金融企業,且不包括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企業;適用的金融機構需要監管批准。

政策要求,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融資按風險加權計算餘額,風險加權餘額不得超過上限,即: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監管部門可以根據宏觀經濟熱度、國際收支狀況和宏觀金融調控需要對跨境融資槓桿率、風險轉換因子、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等進行調整。

央行、外匯局表示,上述政策的發佈,是爲爲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發佈後,預計更多企業將從海外渠道融資,這是否會增加中國的外債風險?

據外匯局去年12月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餘額爲20325億美元,較2019年6月末增長345億美元,增幅1.7%。其中,本幣外債在全口徑外債餘額的佔比爲34%,中長期外債佔比爲41%。

以2018年末數據計算,2018年末我國外債餘額居世界第13位,美國、英國、日本外債分別是我國的10、4、2倍。"預計2019年末外債主要指標不會有大的變化,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內,遠低於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整體水平。"外匯局此前預測。

央行、外匯局表示,當前我國外債規模和結構較合理,外債風險總體可控,提高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在便利境內機構跨境融資的同時,不會引發外債規模大幅上升。

"將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出更多外匯便利化業務,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市場開放。"央行、外匯局稱,同時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積極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