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玲玲完成第一層作業“說”之後,媽媽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她自己決定寫哪個字,寫多少。老師佈置給家長的作業是:可以讓孩子在家裏說說字是怎麼記的,有興趣的可以寫一寫。

01

壹壹壹

FIRST

不說平時輔導個作業,父母們已經是“雞飛狗跳”了,寒假在家看娃,又讓很多家長到了瀕臨崩潰的邊沿。然而措手不及一延再延的“悠長假期”,娃24小時粘身,寶爸寶媽除了帶娃無限循環牀頭山、陽臺嶺的旅遊新模式外,怎麼讓娃學習顯然已成爲燙手山芋般拯待開發的新課題。

網上的段子層出不窮,爲大家制造歡樂笑點的同時,這屆小學生的腦洞,真讓我們替他們的父母捏把汗!可是在跟老師聊天的過程中,作爲策劃編輯的我卻發現,原來引發段子的父母們,根本是陪娃寫作業的打開方式不對嘛!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娃寫作業而已!

比如父母們一下班回家,見到娃最愛問的問題就是——你寫作業了嗎?拿來簽名!或者是:怎麼還沒寫完?快點兒,別磨蹭!抓緊時間寫作業!做完這本習題!……

中槍了嗎?

那真的要看看這本書!與其默唸親生的,不如聽聽北京市級優秀教師,多次獲北京市最高級別“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稱號,獲全國青少年“春雷杯”園丁獎,從事一線教學20餘年的班主任怎麼說。

比如小姑娘玲玲,是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姑娘,期中考試之後,她每天都會在學校學習三四個生字,這對於她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老師佈置給家長的作業是:可以讓孩子在家裏說說字是怎麼記的,有興趣的可以寫一寫。

老師的作業要求是清晰的,“可以”不是必須,“說說字是怎麼記的”是 讓孩子分析一下字,幫助孩子加強對字形的記憶。(低年級是小朋友學習漢字的關鍵時期,我們常用的三千多漢字,在小 學一二年級的學習中基本可以完成一半。)

“有興趣的寫一寫”,對於不同層次的孩子來說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學習好奇心比較強,他願意多嘗試新鮮的事物。

對於孩子來說,寫字不是一種要求,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一種遊戲。

02

貳貳貳

SECOND

老師的作業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學生對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需求,而且符合學生的年齡。但是玲玲媽媽看到老師佈置的這項任務,就對玲玲說: “把老師教的字每個都寫兩行。”

對於剛剛六歲零八個月的玲玲來說,她不能讀懂老師的要求,可媽媽是讓她最具有安全感、最可以信賴的人,她完全相信媽媽的話就是老師的話,老師的話就是媽媽的話。

可是一個字寫兩行,對於玲玲這個剛剛 上學兩個月的學生來說,有多難呢?

媽媽不知道。媽媽覺得四個字,一行寫八個字,一共也只不過是六十幾個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媽媽不懂,玲玲剛剛六歲零八個月,她的小手肌肉羣還沒有完全長好。按照她的能力,一行字一般要寫四分鐘左右,八行要用將近半個小時, 六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十五分鐘左右。讓她專注地做一件事長達半個小時之久,已經完全超出了她的能力範疇。

另外玲玲屬於注意力比較分散的孩子,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超過十五分鐘。同齡的孩子,各自發育情況不一樣,因此彼此的差異就會很明顯。

對於一個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孩子來說,就會需要更長的時間完成,也許是一個小時,也許是一個多小時。

從媽媽的角度來說,媽媽這樣給孩子佈置作業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媽媽不是專業的教育者,她不懂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況,也不懂什麼樣的作業適合孩子。

第二,對於成人來說,寫幾十個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於一 個六歲的孩子來說,寫幾十個字就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了。玲玲的媽 媽忽略了孩子的年齡特點。

第三,媽媽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優秀,就應該是老師說的“有興趣的孩 子可以寫一寫”中的“有興趣”的一類。

正是媽媽這種想當然讓玲玲對寫作業產生了恐懼,因爲媽媽的要求是她力所不能及的。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她完成不好,媽媽生氣,媽媽生氣,讓她緊張,她越緊張,媽媽越覺得孩子沒有盡力,從而讓媽媽的情緒開始波動,最終導致孩子對作業產生排斥,第二次作業會完成得更糟糕” 的惡性循環。

而這個惡性循環的導火索是什麼呢?是老師佈置的作業,還是媽媽篡改了老師的作業呢?

03

叄叄叄

THIRD

對於玲玲的作業,首先玲玲媽媽應該按照老師的要求,讓玲玲說說自己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朋友的。如果她說不上來,說明在課堂中她遊離在學習之外了,屬於學習態度有問題,媽媽可以藉助這個査漏行爲和老師取得聯繫,彙報孩子的情況,老師一定會在第二天的學習過程中多關注。

如果玲玲能夠有條理地說出每個漢字是怎麼記的,說明孩子已經掌握 了今天所學習的知識。媽媽應該感到欣慰,說明孩子學得很用心,媽媽應該適當地表揚孩子,更好地激發玲玲第二天的學習熱情。

如果孩子有的說得出來,有的說不出來,作爲媽媽就應該幫助孩子找 到說不出來的原因,引導孩子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記住說不出來的漢字, 並告訴她對每個字都要認真地學習。這樣的查漏補缺方式,不僅能讓孩 子習得知識,也會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的興趣。

當玲玲完成第一層作業“說”之後,媽媽要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她自己決定寫哪個字,寫多少。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她能夠完成的底線,也是她有信心可以做到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先天的自我保護意識, 面對困難的時候都會畏懼,並嘗試着前進。其實人和動物的進攻方式很像, 比如食肉動物獅子在進攻食草動物斑馬時,它們也會先在斑馬周圍盤繞 半天,在把握十足的情況下才會進攻。

人也有這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孩子寫作業需要一種心理的保護,在他們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他們不會貿然決定要寫多少。所以孩子往往會選擇自己能達到的標準。

當然也有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即使自己制訂了標準也達不到,這樣的孩子需要父母對其進行心理訓練。請注意,這種孩子,再訓練他完成作業前,需要先進行心理訓練。

孩子確立了學習目標,無論寫多寫少,都是在認真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媽媽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認可的,才能樹立她繼續學習的自信心。

一個習慣的培養需要二十一天的堅持,一個態度的形成需要長期的磨礪。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一小步、一小步地進步。父母不能提前把步子拉大,就像我們都知道的揠苗助長,最後只能是讓孩子身心俱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