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在和田市新疆中昆國際生態物流港華北租賃站內,艾力·買提尼牙孜將一根彎曲的鋼管插進“矯正機”內矯正,臉上滿是驕傲。

41歲的艾力·買提尼牙孜曾經是和田縣罕艾日克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而今已是一名熟練的產業工人。他身上發生的變化不僅僅在於收入多了,更在於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幹勁。“很多工地租賃了大量鋼管,使用過程中沒妥善保管,送回來時不是彎曲就是變形。”艾力·買提尼牙孜在工作中發現了這一問題,幾經摸索後,發明了這款被他稱爲“矯正機”的簡易設備。

艾力·買提尼牙孜供職的新疆中昆國際生態物流港,是自治區發改委2019年重點項目及和田市“十三五”重點項目。物流港建設兩年來,始終突出產業扶貧工作重心,全面推行市場化的運作理念和操作手段,爲和田地區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已解決4000餘人就業,其中包括近千名貧困農民。

“物流港項目由公鐵聯運、鋼材市場、紅棗交易市場等29個子項目組成。”中昆物流港總經理穆彪介紹,目前已經建成鋼材市場、大型停車場、設備租賃市場和廢品收購市場,“子項目全部建成後,將爲和田地區提供8.8萬個就業崗位。”

穆彪對未來的信心,除了企業自身的實力,也源於和田地區的大力支持。2018年,和田地區培訓農民25.7萬人次,全地區落實勞動密集型企業運費、電費補貼資金3700萬元,向企業撥付崗前培訓補貼3040.15萬元,這爲中昆物流港節省了大量人才培訓成本。

在物流港內如孜託合提·圖爾蓀尼牙孜的鐵器收購店裏,記者看到,48歲的洛浦縣布亞鄉建檔立卡貧困戶託合提庫枉·薩依提正和工友們熟練地將鋼筋用鐵絲扎捆裝車。今年6月,得知園區招聘的消息後,他來到鐵器店務工,短短几個月,不僅學到了電焊手藝,還學會了鐵藝加工技術。“騎電動車半個小時就能回到家,一個月能拿到4500元!”託合提庫枉說。

和田地區行署副祕書長文戰和評價,中昆物流港通過市場化手段建立起長效持久的扶貧、脫貧機制,爲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探索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路徑,實現了政府、企業、農民“三贏”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