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和安一九五三年出生於文安縣大柳河鎮高村。一九六一年在苗村上小學,由於家境貧困,只上了兩年就輟學回家幫家裏幹活。一九六三年秋,文安窪發生了一場特大洪水,整個文安境內一片澤國,水深處有三米多。莊稼絕收 ...

盧和安一九五三年出生於文安縣大柳河鎮高村。

一九六一年在苗村上小學,由於家境貧困,只上了兩年就輟學回家幫家裏幹活。一九六三年秋,文安窪發生了一場特大洪水,整個文安境內一片澤國,水深處有三米多。莊稼絕收了,莊稼人沒有了生活來源,只能靠打魚爲生。此時的盧和安已經十歲了,也幫着大人去窪裏逮魚。秋天很快就過去了,冬天接踵而至,文安窪成了一個特大的一望無際的冰湖。

收藏大家盧和安

逮魚的人把捕魚的漁船換成了冰拖牀,漁具也換成了冬網。盧和安就跟在冰上打冬網的大人們的後面,開始在冰上拾小魚。拾小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三九嚴寒,北風呼嘯,就是大人也被凍得受不了。他的手凍腫了,腳也凍破了,可他憑着一種與生俱來的對捕魚的熱愛,一拾就是一個冬天。一九六七至一九七一年,文安縣域內,除去河道溝岔外,基本上都是可以耕種的農田了,盧和安開始在生產隊幹農活。幹活之餘,他也不閒着,偷工摸夫的就找機會去窪裏捕魚。

一九七二到一九八二年,他受村裏委派去了縣水利局架橋指揮部,從事木工作業,一干就是十年。一九八三年回村開辦木匠鋪,爲鄉里鄉親打傢俱,打窗戶門。一九九三年,他組建了一個膠合板廠,由於他兢兢業業,板廠很快就發展壯大起來,到如今已經是遠近聞名的企業了。

文化大家曹永光老師親自爲盧和安雕刻“民俗收藏館”門牌

烏飛兔走,流年似水。匆匆而過的歲月把盧和安從一個懵懂少年變成了一個雙鬢染霜的老人,到今年他整好六十八歲了,可他的內心世界裏,捕魚始終是他生命中的最愛。

他從一九八二年開始,收集各式各樣的捕魚工具。其中,有漁船,漁網,葦箔等等,不一而足。漁具隨着他年復一年的積累,越來越多,捕魚的方式方法也是五花八門,奇計百出。他捕魚的活動範圍也是由近及遠,方圓百里都有他捕魚的身影。他東到天津衛,西到白洋淀,北到霸州,南到大城縣,每一個區域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二零一九年,他受朋友的鼓勵,開始籌建了一個《古窪記憶》收藏館。館內藏品有他多年積累下來的漁具六百多件,農具一百多件,瓷器古董二百多件,名人字畫二百多幅。

四間農舍二百多平方米的院落,已經被他的收藏裝滿了。琳琅滿目的藏品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人們的目光,都紛紛來到他家參觀學習,凡是看到他藏品的人沒有不嘖嘖稱奇,由衷讚歎的,都不由自主豎起大拇指給他點贊。

但他沒有知足,沒有停下收藏的腳步,他還在不斷的增加豐富着他的藏品。他想趁着雄安新區的崛起,把他的收藏館變成人們休閒觀光的一個場所,成爲一個文化陣地,成爲向下一代介紹文安窪歷史變遷的窗口。

IF中文網聯合創始人李貴平(左)與 收藏大家盧和安(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