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1年,毛澤東曾與人談話時說:“魯迅是中國的第一個聖人。魯迅是該校第一個中國留學生。

【1936年10月19日】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魯迅,浙江紹興人,出生於1881年9月25日,原名周樟壽,後改爲周樹人,筆名魯迅。11歲,魯迅就讀於私塾三味書屋。

12歲,祖父因爲科舉行賄案下獄,父親又患上重病,耗盡家財,全家去鄉下避難。3年後,父親去世,家境更加艱難。家庭的變故對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1898年(17歲),魯迅從三味書屋退學,拿着母親借來的路費,前往南京,就讀於不要學費的新式學堂江南水師學堂。但不久,魯迅因得罪老師被開除,轉入礦務鐵路學堂,學習採礦。

魯迅對採礦興趣盎然,學習德語、化學、地質學,也受維新革命思想影響。1902年,他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績畢業,獲金質獎章。畢業後,他下了幾次礦,非常失望,決意赴日留學。他進入專爲中國留學生開辦的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他頗爲激進,在班上第一個剪掉辮子。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魯迅與許壽裳、陶成章等浙江籍的留日學生,在東京組織浙江同鄉會,並出版刊物《浙江潮》。魯迅積極撰稿,曾發表《中國地質略論》,第一次用到“”“侏羅紀”、“白堊紀”、“猿人”、“化石”等中文名稱(從日文翻譯而來)。

1904年(23歲),魯迅從弘文學院畢業後,決定改學醫。他離開東京,進入不收學費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魯迅是該校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年底,他加入陶成章創立的光復會,成爲第一批會員。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魯迅學醫的成績並不好,時常感嘆“校中功課,只求記憶,不須思索,修習未久,腦力頓錮。四年而後,恐如木偶人矣。”

1905年12月,寫《警世鐘》、《猛回頭》的陳天華蹈海自盡,魯迅參加追悼會,深受觸動。1906年(25歲),魯迅猛然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於是決定退學。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位於仙台的魯迅像)

魯迅回國,在母親的安排下與朱安結了婚。但魯迅非常不喜歡這位傳統的妻子,馬上又回到了日本。

1908年(27歲),著名學者章太炎流亡東京,魯迅跟隨他學習,深受影響。1909年,魯迅從日本回到紹興,在多所師範學堂授課,並開始寫作。

1912年(31歲),中華民國成立,魯迅到中華民國教育部工作。不久,陶成章被蔣介石刺殺,光復會瓦解。袁世凱做大總統後,魯迅隨政府搬到北京。他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同時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授課。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魯迅與蕭伯納、蔡元培合影)

1918年(37歲),他首次用“魯迅”爲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狂人日記》,這是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他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沒有喫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救救孩子……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1921年12月,他發表了中篇小說《阿Q正傳》。他以近似滑稽的寫法,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透過阿Q,他影射出中國人人性的劣根,如卑怯、精神勝利法、善於投機、誇大狂與自尊癖等。

1923年(42歲),小說作品集《吶喊》出版。這部小說集,獲得了極高的評價。1985年日本出版《世界最高傑作》,中國僅《吶喊》與《論語》收錄。1999年,《亞洲週刊》評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吶喊》高居榜首。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1926年(45歲),魯迅出版小說集《彷徨》。這一年,他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寫下著名文章《記念劉和珍君》,因此被北洋政府開除。

他和女學生許廣平離開北京南下,輾轉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抵達上海租界。1927年,刺殺了陶成章的蔣介石率軍北伐,成立南京國民政府。魯迅開始寫文章痛批蔣介石,與他不共戴天。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魯迅與內山完造)

1930年(49歲),魯迅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爭取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自由,“不自由毋寧死”。大同盟的第一發起人雖然是魯迅,但實際上由中共地下黨員馮雪峯、潘漢年等控制。

隨後,魯迅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以及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他與宋慶齡、陳賡、郭沫若、郁達夫、柔石、蕭紅等人來往密切。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1931年,魯迅與馮雪峯全家合影)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核在上海逝世,享年55歲。他的死訊引起了全中國的注意。治喪委員會由宋慶齡、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組成,上海上萬民衆爲他舉行了前所未有的隆重葬禮。靈柩上蓋着寫有“民族魂”的白旗,轟動一時。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魯迅去世後,他的文學地位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肯定。1937年,在延安創辦的文學院,也改名爲魯迅藝術文學院。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地位更加突出,高居首位。有詩人寫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1971年,毛澤東曾與人談話時說:“魯迅是中國的第一個聖人。中國第一個聖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賢人,是聖人的學生。”

83年前的今天,恨死蔣介石的光復會大佬,吶喊彷徨的魯迅逝世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19篇作品,營員“長大不成人”的第19篇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