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也需要繼續堅持對外開放,把握好機遇並應對好挑戰,積極研究與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配套的規制細則,提高國內金融機構產品創新能力以及服務意識,加快行業與國際化水平接軌,在做大資本市場蛋糕的同時,尋求與外資機構的共同提升,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在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完善、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不僅越來越多的外資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了興趣,也有更多外資真正的進入到了我國市場,本次取消外資入股限制決定的做出,必然會使得不少外資機構蓄勢待發地進入國內市場,對於國內金融機構而言,也將面臨着機遇與挑戰。

盤和林

今年以來,我國證券業、基金業、期貨業對外開放迎來新舉措。10月11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早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上,我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發佈,彼時宣佈的是將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今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發布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中,明確提出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至2020。今年10月,具體時間表正式發佈,不但承諾全牌照開放,而且承諾“全股比”,即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股權比例可至100%。

而目前中國擁有全牌照的金融機構並不多,僅有中信集團、中國平安等少數大型金融機構,取消所有權限制將給外國投資者提供一個更大、更好地在內地證券市場發展的機會。中國此次承諾未來外資機構可以全牌照獨資控股,對外開放力度十分之大,可以說,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一直在提速。

那麼,此次宣佈全面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又如何呢?簡而言之,就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在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完善、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不僅越來越多的外資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了興趣,也有更多外資真正的進入到了我國市場,本次取消外資入股限制決定的做出,必然會使得不少外資機構蓄勢待發地進入國內市場,對於國內金融機構而言,也將面臨着機遇與挑戰。

一是會倒逼國內金融機構轉型,促進提升創新能力和服務意識。隨着金融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限制全面開放,國外的的財富管理機構將與國內機構一同在市場競爭,國內外資本將一視同仁。然而對於國內機構來說,目前存在的同質化競爭嚴重、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這意味着國內金融機構必須修煉內功,尋求盈利模式的轉變。因此必須要大力發展差異化、多元化發展。提高精細化管理,重視研發能力,力爭打造核心優勢,通過整合優質資源發揮本土優勢,形成業務核心增長點,這樣才能在即將到來的國內外機構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是會提升國際化水平,完善市場機制。近年來,外資入場流入A股的步伐不斷加快,並且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大量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並且在決策與經營上擁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勢必會使其參與內地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提升,這將有效改善A股市場散戶爲主的投資風格及市場結構,市場機制的完善和市場成熟度的提升。而且那些定位明確、擁有差異化服務優勢、高端國際化產品的有實力的國外金融機構的進入,也能服務能夠豐富和提升國內金融機構服務水平,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促進資本市場未來資金配置更國際化、市場化。

總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入新階段,並且正在繼續擴大是毋庸置疑的,並且外資已經成爲我國A股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這勢必會對國內金融機構帶來衝擊,是機遇還是挑戰還取決於其自身的內功修煉。

歸根結底,我國近年來之所以堅持持續對外開放,是因爲我國的確是金融開放的受益者。我國金融大而不強,金融業態豐富性、創新水平、市場結構都與外資機構存在較大的差距,近年來,中國將是對外開放的受益者,實力不斷增強,這也意味着中國的發展也已經到了必須進一步開放的時候,我國金融業已具備了相應對外開放的條件。

當前我國也需要繼續堅持對外開放,把握好機遇並應對好挑戰,積極研究與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配套的規制細則,提高國內金融機構產品創新能力以及服務意識,加快行業與國際化水平接軌,在做大資本市場蛋糕的同時,尋求與外資機構的共同提升,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作者系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