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和林

前些天,我比較喜歡的一款辯論綜藝節目《奇葩說》出現了一個這樣的辯論題目,年輕人該不該精緻窮?在辯題短片中,我們看到,女主人公口紅,買!潮衣潮鞋,買!高端紅酒,買!月薪僅千元過的彷彿像年薪百萬一般,而光線的外表下卻是貧困戶,不僅無存款,信用卡還債臺高築。這樣戲謔的短片實際上正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現狀,錢沒賺多少,但喫穿住行樣樣“精緻”。

說實話,精緻窮不僅不討厭,甚至還讓人有些羨慕,月薪千元卻活得光彩照人怎能令人不羨慕呢,但人們羨慕的是他表現出來的生活,卻不是這個人,而精緻窮本人還要揹負鉅額貸款,這便是爲什麼有人反對精緻窮;不過,真的只有對生活的羨慕嗎?我想並不盡然,這種人大膽的消費觀同樣令人羨慕。看到年輕人如此消費,我第一感覺是我老了,之前,我曾和父母討論過這樣的話題,我問他們,爲什麼不願意多給自己花點錢呢?父母說,我們都老了,賺不了幾年錢了,怎麼敢花啊。仔細想想,精緻窮何嘗不是一種自信呢?一種對自己、對未來的樂觀心態。

這也正是探討該不該精緻窮的關鍵,同屬精緻窮下存在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態。單從消費觀來探討精緻窮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更應關注的是這種消費觀背後所代表的生活態度。

一種是比較的心態,今天很多人口頭上反對精緻窮,但自身卻在幹着精緻窮的事情,不是因爲他想,而是他必須這麼做。在信息年代,各種社交網絡、新媒體、電商平臺共同搭建了一個反饋型的消費市場,置身市場中的消費者成爲了信息最大的受衆,而精緻窮正是如此被催生出來的一種消費觀念。很多時候,精緻窮是一種示範效應在作怪,有個學生曾給我講,他在上本科的時候每個月花1000,到了碩士期間卻每個月花3000+,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他的室友都是這樣的消費水平,這可能也是這個時代的無奈。

但這個學生還對我講了其他的東西,他說他感謝消費水平的上漲,由於消費的上漲,他喫到了更美味的食物,穿上了更舒適的衣服,也去了很多隻在書上讀過的地方,這裏誕生了第二種心態,毫無疑問,精緻窮能夠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改變,從而喚醒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我記得有個相聲段子說的是“有錢人的快樂你想象不到”,是的,年輕人在享受精緻的時候實際上正是在將想像不到變爲現實,而當目標對你有了真實感,你便會爲了它去奮鬥,如此,即使這個代價是當前的貧窮也不那麼重要了。

這便是精緻窮,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生活狀態,愛在它給了人們精緻的生活,恨在它留下了高築的債務。不過,在筆者看來,精緻窮不該被魔化,因爲精緻是每個人的嚮往,但同時精緻窮也不能被盲目支持,因爲窮的後果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擔的。筆者之所以持支持的態度是我依然認爲,不管多追求“精緻”,其“窮”都有個限度,那就是收入。經濟學有三個主流的消費理論,凱恩斯消費理論、生命週期消費理論與永久收入假說,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消費觀念,凱恩斯消費理論就屬於典型的保守型,基於收入進行花費,而生命週期消費理論和永久收入假說則加入了對未來的考量。因此,很多人對於精緻窮的追求還是有所顧慮的,而對精緻的追求也確實促進了青年的奮鬥熱情,一天的精緻代表着永遠的精緻,這其實也是變相的棘輪效應,因此,對精緻窮的支持也就是對年輕奮鬥的支持。

實際上,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爭論更多是出現在代際之間,或是不同收入階層之間,不管是批評還是贊成背後都是愛護和欣羨。筆者認爲,每個人都是嚮往精緻的,但礙於錢包大小不同人在追逐精緻的路上有快有慢,而正是這種追逐精緻的賽場促使着國內消費市場的不斷壯大,我們與其擔心他們未來窮苦,不如欣賞他們蒸蒸日上的朝氣和自信不疑的生活態度。(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