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老黃的滷麪店已經恢復了營業,下次去大學路的時候,別忘了再喫一碗滷麪去。每個人的學生時代大概都會有一家承載着青春回憶的小店,在貓街的路口拐角十多年,阿姨家的麻辣燙便一直是這樣的存在。

習慣,大概是一件可怕的事

熟悉的路口的轉角

有從小喫到大的老店

我們從來不去想它們從何時起存在

但認定了它們似乎就應該在那兒

當某一天,再次駐足時看見緊鎖的鐵門

才發現,心底也隨之塌陷了一個小小的角落

這些“消失”的老店,都去哪了?

疫情之下,它們都還好嗎?

疫情之後,它們都會回來嗎?

阿姨麻辣燙

“喫了十幾年的路邊攤,它不見了”

地址:貓街正門入口處第一個路口右手邊走到底

@舊店圖

每個人的學生時代大概都會有一家承載着青春回憶的小店,在貓街的路口拐角十多年,阿姨家的麻辣燙便一直是這樣的存在。

幾個月前,因爲一扇緊鎖的鐵門,不少廈大學子們紛紛慌了“阿姨麻辣燙關了?!”還好,沒多久大家就在貓街入口處的巷子深處找到了它。

雖然搬了新店,但喫麻辣燙的規矩沒有變過:拿上籃子挑自己喜歡的菜,至於油炸還是水煮,那就全憑阿姨來決定就好,當然,靈魂般存在的花生醬仍是必不可少。

因爲突如其來的疫情,曾經終日人頭湧動的貓街變得分外安靜,直到今天,阿姨麻辣燙也還沒開門。老闆說:“再過幾天吧,最近人太少了”...

貓街麻餈哥

“春節過去了,麻餈哥還沒有回來”

地址:思明南路400號(貓咪博物館門口)

幾年前,要說到貓街的“麻餈哥”那可是無人不知。只憑在人流最旺處的一個小攤子,麻餈哥就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但現在,麻餈哥家的大門同樣緊閉着。 不僅麻餈哥沒有出現,整條貓街的大部分店鋪仍然大門緊鎖。

等到疫情過去、高校開學、遊客再次“佔領”貓街,那時候,再去找麻餈哥買上一整盒的麻餈吧。

香客來砂鍋

“學生還沒有回來,但還有街坊需要我們”

地址:大學路177號(世茂Emall外側沿街店面)

@舊店圖

與貓街不過幾百米之隔的大學路上,餵飽了幾代廈大學子青春的香客來砂鍋,在一年前也經歷過了搬家。

雖然只是從廈大醫院對面搬到了斜對面的不遠處,但仍有許多人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重新找到它。

·····

現在雖然沒有了遊客,也不見了學生,但砂鍋店仍然堅守着。 人少的時候 老闆偶爾會店裏自己哼哼歌,人一多起來砂鍋的香氣便在店裏逐漸飄散開,一如過去那般。

15元一份的砂鍋可以加上3樣料,醇香滾燙的骨湯溫溫柔柔地在嘴裏化開,滿嘴都是鮮甜。

老黃滷麪店

“有人說,它是廈門最好喫的莆田滷麪”

地址:大學路225號(廈大醫院斜對面)

@舊店圖

同樣陪伴了廈大人十餘載歲月的還有老黃的滷麪店。一年多前因爲大學路整排店面的集體收回,老黃把店往邊上挪了點兒。

有趣的是,明明是家正經莆田滷麪店,老黃卻非把“咖啡”加進了新的店名裏。點咖啡的人當然不多,老黃似乎也不太在意,每天在竈臺前忙活着端出一碗又一碗熱騰騰的滷麪來。

麪條Q彈軟嫩,滷湯的汁水粘稠而溫潤,花蛤的甜味都被面條吸了去,喫着特別地順口。切成條狀的豬肉外皮嫩極了,一口湯、一口料,也能喫出樸素的幸福感。

現在老黃的滷麪店已經恢復了營業,下次去大學路的時候,別忘了再喫一碗滷麪去。

林記老思西雞蛋漢堡

“大年初六就開門了,太多人打電話來催了”

地址:思明西路山仔頂巷20號

@舊店圖

疫情之後的思明西路,不見了阿蓉海蠣餅、炸雞腿、推着自行車來的油蔥湯糖薄餅阿姨......唯獨在熟悉的路口轉角,仍然有排着隊的雞蛋漢堡提醒着我們,生活仍在繼續。

一年前,叔叔阿姨擺了十多年的小推車正式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相隔不過數米遠的小店。

店雖然是開了,但仍然沒有堂食的位置,於是排隊的隊伍轉移到了巷子深處,一次性打包上20個都不出奇。

“原來也想着再歇歇,每天都有人打電話來問,從大年初二就開始啦,狠狠心初六就開了。那時候很多人不敢出門,我們就一家家送。”

現在小店的生意看起來仍是不錯,但阿姨仍然焦慮着 “疫情的影響很大啦,人少了很多,物價又一直在漲,豬肉貴得不得了,但我們放的量也不能少啊。現在賣8元一個,但其實還不如以前擺攤子5元一個的時候好。也有人和我說可以賣到10元,但覺得大家接受不了,所以從去年到今年都沒漲價,再撐撐吧。”

浮嶼大同鴨肉粥

“天天被山寨的老牌鴨肉店,又搬家了”

地址:開禾路166號嘉英大廈一樓

@舊店圖

從上個世紀開業至今的浮嶼大同鴨肉粥可是廈門鴨肉粥界不折不扣的老大哥。

2017年搬過一次家後各種山寨店在廈門的各個角落遍地開花,不久前,它又把新家搬到了和老店相隔不過10米的嘉英大廈。

如今,浮嶼大同鴨肉粥已經到了第三代傳人,對比起30多年前街邊的鴨肉小攤子,現在的門面已經不知道寬敞大氣了多少。

老闆 每天忙活着煮好每一鍋粥,滷好每一隻鴨子,和各種山寨的鬥智鬥勇,把最讓人難忘的老味道日日夜夜地傳承下去。

阿香美食

“這一次,它藏進了菜市場裏”

地址:文塔菜市場內

@舊店圖

在廈門,要說到 “一起去喫薑絲雞軟骨” ,懂行的就知道你說的一定是阿香美食了!在後江埭開了許多年,沒有裝修,全憑着老闆揮舞鍋鏟的真本事,才守住了這麼多老熟客。

過年前,不少人都發現——阿香,關門了! 這一打聽才知道是虛驚一場,阿香的小炒店開到了文塔菜市場裏面,環境倒也清爽了許多。過完年後被不少老客們電話輪流電話轟炸了一番,幾天前,阿香美食終於開業了。

招牌的薑絲雞軟骨是毫無疑問的必點,薑絲的酥香加上雞軟骨的脆口感很是微妙。就是喫多了容易上火,特殊期間,千萬剋制😂

湖光鹹飯

“告別了冷凍廠,它來了湖濱六里”

地址:湖濱六里166號之二

@舊店圖

對於檳榔一代的老廈門來說,沒有湖光鹹飯的青春一定是不完整的。冷凍廠的隔壁,憑着一碗簡單的鹹飯就造就了1995年傳承至今的傳奇。

一年多前,整條街的店鋪全都正式宣告關門。從此以後,想要再喫到這碗鹹飯,就要到幾百米外的湖濱六里了。

這麼多年來,8元一份的鹹飯漲到了9元,加入了墨魚乾和蝦米之後嚼頭更 足,第一口不特別,越嚼越香,喫到最後居然還有點捨不得。

現在,湖光鹹飯店已經恢復了營業。紅燒肉、茄子、咖喱土豆......每天總會準時有飯菜香飄出。

點上三兩道菜配一碗芥菜鹹飯,熟悉的煙火氣一如往常。

榜西扁食民

“喫了這麼多年了,反正還沒膩!”

地址:廈禾路875號-6金瑞園沿街商鋪

@舊店圖

要說到拌麪便食,不少老一輩的廈門人都會提起這一家。在金榜的老街上開了許多年, 除了扁食拌麪還有肉糉、芋包、魚丸湯、炸肉羹、炸扁食,甚至連韭菜盒、眉毛酥都是有的!

老闆娘的媽媽早年間是好清香的大廚,早年間還代表好清香在新加坡獲得了“糉子皇后”。這麼多年了,無論是做法還是配料都絲毫變不得,配一點廈門辣椒醬佐一點香菜可就是標配。

後來金榜的老街店鋪紛紛被搬離,榜西扁食民也把店遷到了少兒圖書館附近,仍是一家人一起守着這家小店。

疫情期間,店裏的防護措施做得分外嚴格。店內用餐需要登記身份證、店內顯眼處提供了洗手液供客人消毒,看着分外叫人放心。

旺進麻辣燙

“誰能想到,疫情期間還是要排隊”

地址: 文塔路100號

@舊店圖

廈 門麻辣燙界的老牌網紅文塔旺進麻辣燙,原不過是菜市場裏踩着夜色出來的一個小攤,從一年前開始也終於有了自己的店面。

過年後被老客們盼了又盼,不久前總算是開了門。生意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好,誰能想到, 疫情期間爲了喫頓麻辣燙竟然還排了個隊🤦🏻‍♀️

燙熟的素菜,油炸的葷菜,再加一份花生醬拌廈門泡麪,滿肚子的饞蟲都在騷動!

炸得油酥爆汁的雞腿、酥香肉滑的扁食、鮮辣醇厚的泡麪......廈門式的麻辣燙,就是這樣叫人停不下嘴的魔力。

長青麻辣燙

“一家三代人,守住一家店”

人均:34元

地址:湖濱北路長青菜市場北門門口

@舊店圖

曾經藏在長青菜市場裏的老牌麻辣燙,經歷了十幾年時間的點滴沉澱,終於在長青路口開起了嶄新的門店。

小店全由一家人打理,趁着疫情期間學校還沒開學,老闆的孩子便也在店裏幫起了忙。每到了飯點,三代人在店裏片刻不歇地忙碌着,也顯得格外融洽。

麻辣燙可選的種類很多,老闆也是個講究人,框裏的東西一下鍋,便馬上把框擦得乾乾淨淨。

炸得幹韌的翅中、外酥裏嫩的肉排、嫩而多汁的日本豆腐,還有油潤鮮香的地瓜粉,包裹上一層花生醬的香氣後格外誘人!

疫情期間,店裏開啓了“考場式堂食”模式,每桌一人用餐,也算是安心了許多。

衆灣柳州螺螄粉(原廣西米粉)

“從檳榔到鳳嶼路,它還好嗎?”

地址:鳳嶼路290號

@舊店圖

幾年前,檳榔市場附近低調地開了一家廣西米粉店,桂林米粉、老友粉……從此,街坊們都愛上了這廣西來的味道。

////

去年,廣西米粉在檳榔的街頭悄然消失,沒有人知道它去了哪裏。一直到年底消息才逐漸傳開來, “好像搬到鳳嶼路了,連店名都改了” 。

前兩天坐車路過時看到店門口貼着的轉租告示,第二天中午連忙爲了嗦一碗粉專程前往。可惜的是,粉店的大門卻緊閉着。

復工之後的三月

戴着口罩走遍了廈門的大街小巷

中山路、八市、沙坡尾、二市、檳榔、湖濱…

大多的街道仍是行人寥寥

已經開了的店也只是少數

也有一些已經頂不住壓力貼出了轉讓告示

疫情結束之後

我們熟悉的那些味道是否都能回來,尚且未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