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桂园社区是花山街最早的商业楼盘社区,周边没有大型商超,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居民生活保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碧桂园社区的物资保障逐渐跟上了居民的需求,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的努力,群众当然也看到了。

位于东湖高新区花山街道的碧桂园社区,至今已创建了映月湾、叠翠台、观澜、水蓝湾、剑桥郡5个无疫情小区。

碧桂园社区是花山街最早的商业楼盘社区,周边没有大型商超,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居民生活保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社区13位社区干部中, 10人为女干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她们化身 “女汉子”,和3位男同事一起,撑起了社区防疫的保护伞。

碧桂园社区13位社区干部

日行20000多步的“补丁”书记

“每天拎着几十斤的东西来回跑,压得背有点弯了”,碧桂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杨继蓉称自己为“补丁”,在布置好各项工作后,她便到急需人手的岗位上补位,送菜送药往往是她接手最多的工作。

碧桂园社区有不少小区是步梯房,个子不大的杨继蓉从来不含糊,提着几十斤的东西也能健步如飞。

在来到花山前,杨继蓉曾是一名老师,带着眼镜的她看起来文文弱弱,但在疫情期间,同事们经常看到的,是她穿着防护服风风火火送菜送药的忙碌身影,她的手机显示,每天步行20000多步。

杨继蓉(中)登记捐赠物资

杨继蓉(前)和同事冒雨为居民送生活物资

杨继蓉就住在碧桂园小区,从党群中心回家只有500多米,但她常常睡在办公室里。忙完一天,她有时会留在社区整理汇总全天数据,提前安排好第二天的任务。天亮,又直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犟脾气”女干部累到晕倒

经历了一次次碰壁,“犟脾气”的社区干部薛娅终于通过长江日报的渠道,组建起碧桂园社区第一个“性价比”买菜团购群。从那天起,她就承担了社区4个别墅区、4个高楼区的生活保障重任。

团购刚刚启动时,很多地方不太成熟,遭到了不少居民的误解和白眼。薛娅只能在忙完白天的工作后,回到家中一边照料感冒的幼儿,一边统计信息和答疑解惑。

工作中的薛娅(前)

在她的努力下,社区志愿者相继参与到团购工作中来,碧桂园社区组建起了一支靠谱的物资团购队伍。仅仅中百仓储2月26日、3月5日、3月13日的三次团购,就接到6989份订单,团购总金额高达331820.4元,覆盖80%的社区居民。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下单、配送、取货、收款全程准确率达到100%。中百仓储团购负责人很喜欢这支保供队伍,称他们工作扎实,组织有序。

中百仓储物资第一次到货那天,薛娅因长期疲劳工作,犯了眩晕症,同事将她送回了家。但她担心现场忙不过来,随即安排他的老公赶来,帮忙卸货、分发。

碧桂园社区的物资保障逐渐跟上了居民的需求,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的努力,群众当然也看到了。现在,不少居民会自豪地在微信群里讲,“我们社区的团购蔬菜又便宜又新鲜”。

一天夜里,一对父母来电话,称他们15岁的孩子从年前独自在家直到现在。

薛娅连睡衣都来不及换,就赶紧和值班保安找上门,给孩子送去自家的饺子、面包和水果。了解到孩子躲在家里,身上没有一分钱,社区干部连夜商量,想办法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

身着睡衣的薛娅和保安为独自在家的孩子送食物

“女汉子”成为社区抗疫主力军

疫情期间,碧桂园社区工作人员都尽心尽力尽责。

碧桂园社区工作人员分装生活物资

疫情开始后,叶思敏果断将7个月大的孩子送到了母亲家里,全心身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她开玩笑说:“等疫情结束,他应该不认识我了吗?”脸上笑着,眼里却带着泪花。

还有余静霖、罗娟、詹萌、黄梅洁、肖强等人,家里的孩子都是需要照顾的年纪,他们却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要么把孩子送到了其他亲人那里,要么请人照顾,就是为了安心上班。

叶思敏为居民买药搬药

余静霖提着几十斤物资为隔离楼栋居民送物资

贺向微负责的隔离楼栋多,每次都是她亲自将生活物资送到居民家,为方便运送物资,她还专门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

一天,她独坐在社区门口的木质长椅上,忧郁、无助的神情让人心疼。原来,她之前送去医院治疗的老人,刚被诊断为疑似感染者,她是担心家里一个10岁、一个还在吃母乳的孩子。

贺向薇为居民搬运蔬菜

由于社区男干部少,大多时候,重体力活女干部们也得上。这天晚上下着大雨,公交车拖着整车的团购物资抵达社区,“社区13人全员就位,志愿者到岗,大家今晚辛苦了。”杨继蓉点完人数,分配好各小区任务后,便带头走上公交车搬运物资。

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一起卸货、整理、分发,直到23点左右才将上千份包裹分发完毕。此时,汗水和雨水已湿透全身。

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雨夜搬运团购蔬菜

拖着疲惫的身体,几位女干部又回到了社区,开始做“精细活”——核对数据,确保团购最后一环不出差错。

沥沥淅淅的春雨中,碧桂园社区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凌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来源:东湖高新区花山街

采写:靖茜、张隽

编辑:龙大虎、吴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