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桂園社區是花山街最早的商業樓盤社區,周邊沒有大型商超,隨着疫情防控工作穩步推進,居民生活保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碧桂園社區的物資保障逐漸跟上了居民的需求,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的努力,羣衆當然也看到了。

位於東湖高新區花山街道的碧桂園社區,至今已創建了映月灣、疊翠臺、觀瀾、水藍灣、劍橋郡5個無疫情小區。

碧桂園社區是花山街最早的商業樓盤社區,周邊沒有大型商超,隨着疫情防控工作穩步推進,居民生活保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社區13位社區幹部中, 10人爲女幹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她們化身 “女漢子”,和3位男同事一起,撐起了社區防疫的保護傘。

碧桂園社區13位社區幹部

日行20000多步的“補丁”書記

“每天拎着幾十斤的東西來回跑,壓得背有點彎了”,碧桂園社區的黨支部書記楊繼蓉稱自己爲“補丁”,在佈置好各項工作後,她便到急需人手的崗位上補位,送菜送藥往往是她接手最多的工作。

碧桂園社區有不少小區是步梯房,個子不大的楊繼蓉從來不含糊,提着幾十斤的東西也能健步如飛。

在來到花山前,楊繼蓉曾是一名老師,帶着眼鏡的她看起來文文弱弱,但在疫情期間,同事們經常看到的,是她穿着防護服風風火火送菜送藥的忙碌身影,她的手機顯示,每天步行20000多步。

楊繼蓉(中)登記捐贈物資

楊繼蓉(前)和同事冒雨爲居民送生活物資

楊繼蓉就住在碧桂園小區,從黨羣中心回家只有500多米,但她常常睡在辦公室裏。忙完一天,她有時會留在社區整理彙總全天數據,提前安排好第二天的任務。天亮,又直接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

“犟脾氣”女幹部累到暈倒

經歷了一次次碰壁,“犟脾氣”的社區幹部薛婭終於通過長江日報的渠道,組建起碧桂園社區第一個“性價比”買菜團購羣。從那天起,她就承擔了社區4個別墅區、4個高樓區的生活保障重任。

團購剛剛啓動時,很多地方不太成熟,遭到了不少居民的誤解和白眼。薛婭只能在忙完白天的工作後,回到家中一邊照料感冒的幼兒,一邊統計信息和答疑解惑。

工作中的薛婭(前)

在她的努力下,社區志願者相繼參與到團購工作中來,碧桂園社區組建起了一支靠譜的物資團購隊伍。僅僅中百倉儲2月26日、3月5日、3月13日的三次團購,就接到6989份訂單,團購總金額高達331820.4元,覆蓋80%的社區居民。

在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共同努力下,下單、配送、取貨、收款全程準確率達到100%。中百倉儲團購負責人很喜歡這支保供隊伍,稱他們工作紮實,組織有序。

中百倉儲物資第一次到貨那天,薛婭因長期疲勞工作,犯了眩暈症,同事將她送回了家。但她擔心現場忙不過來,隨即安排他的老公趕來,幫忙卸貨、分發。

碧桂園社區的物資保障逐漸跟上了居民的需求,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的努力,羣衆當然也看到了。現在,不少居民會自豪地在微信羣裏講,“我們社區的團購蔬菜又便宜又新鮮”。

一天夜裏,一對父母來電話,稱他們15歲的孩子從年前獨自在家直到現在。

薛婭連睡衣都來不及換,就趕緊和值班保安找上門,給孩子送去自家的餃子、麪包和水果。瞭解到孩子躲在家裏,身上沒有一分錢,社區幹部連夜商量,想辦法解決孩子的生活問題。

身着睡衣的薛婭和保安爲獨自在家的孩子送食物

“女漢子”成爲社區抗疫主力軍

疫情期間,碧桂園社區工作人員都盡心盡力盡責。

碧桂園社區工作人員分裝生活物資

疫情開始後,葉思敏果斷將7個月大的孩子送到了母親家裏,全心身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她開玩笑說:“等疫情結束,他應該不認識我了嗎?”臉上笑着,眼裏卻帶着淚花。

還有餘靜霖、羅娟、詹萌、黃梅潔、肖強等人,家裏的孩子都是需要照顧的年紀,他們卻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要麼把孩子送到了其他親人那裏,要麼請人照顧,就是爲了安心上班。

葉思敏爲居民買藥搬藥

餘靜霖提着幾十斤物資爲隔離樓棟居民送物資

賀向微負責的隔離樓棟多,每次都是她親自將生活物資送到居民家,爲方便運送物資,她還專門學會了騎電動三輪車。

一天,她獨坐在社區門口的木質長椅上,憂鬱、無助的神情讓人心疼。原來,她之前送去醫院治療的老人,剛被診斷爲疑似感染者,她是擔心家裏一個10歲、一個還在喫母乳的孩子。

賀向薇爲居民搬運蔬菜

由於社區男幹部少,大多時候,重體力活女幹部們也得上。這天晚上下着大雨,公交車拖着整車的團購物資抵達社區,“社區13人全員就位,志願者到崗,大家今晚辛苦了。”楊繼蓉點完人數,分配好各小區任務後,便帶頭走上公交車搬運物資。

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一起卸貨、整理、分發,直到23點左右纔將上千份包裹分發完畢。此時,汗水和雨水已溼透全身。

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雨夜搬運團購蔬菜

拖着疲憊的身體,幾位女幹部又回到了社區,開始做“精細活”——覈對數據,確保團購最後一環不出差錯。

瀝瀝淅淅的春雨中,碧桂園社區辦公室的燈光一直亮到凌晨,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來源:東湖高新區花山街

採寫:靖茜、張雋

編輯:龍大虎、吳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