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時候,實際掌權者是慈禧太后,作爲一個女人,能夠駕馭那麼多的王公大臣,不能說她沒有能力,但是恐怕也只限於對人心的操控了,對於國家的治理,她也表現的無能爲力。於是清朝也在她的管理下徹底瓦解了。

李鴻章

不過,她能夠掌權幾十年,還能相安無事,很大一部分是因爲他身邊還有一羣肯幹實事的大臣,這些大臣們,一邊要應付慈禧,一邊還要防着覬覦中國的洋人,然而在這種兩難的境界中,他們還是嘗試的去挽救着這個即將傾倒的大廈。比如李鴻章,他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如今有句話就是說他的,年少不知李鴻章,而立方知真中堂。

李鴻章

他曾經代表着清廷和外國列強簽下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人人都罵他毫無民族氣節,丟了國家的臉,但是一個人的缺點被放得太大,就會忽視他的其他優點。比如洋務運動時創建的招商局,就是如今招商銀行的前身。還創立了當時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北洋水師,只是因爲清廷的腐敗最後難免沒落,除此之外,還做過很多利於國家的事情,只是當時的清廷早已無藥可治,只嘆他生不逢時。

李鴻章

而從做人的角度看說,李鴻章做什麼事都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不然也不會從一個秀才走到後來的位置上了,不過,李鴻章雖然對自己是步步爲營,而對女兒的婚姻大事卻有些草率了,他讓女兒嫁給了大她十七歲的張佩綸,而且,這個張佩綸已經結過兩次婚了,這件事的處理上,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

張佩綸

那張佩綸又是誰呢?這人早年也是進士出身,學術造詣也很高,在晚清的時候,他也是少數的實幹大臣,曾經還主張應該主動對洋人出擊,不能一味的忍讓,而在一次對外作戰中卻遭受到了慘敗,因此還被關進了大牢,所以李鴻章看上他的是他的才氣和氣節。

李鞠耦

在李鴻章的女兒李鞠耦嫁給他以後,二人也沒有因爲年齡的差距而產生矛盾,相反生活還很和諧,此時的張佩綸已經辭官,所以兩人在自家的院子裏只是討論一些文學,喝點小酒。不過,後來張佩綸卻因病去世了。如果這樣還不瞭解張佩綸這個人,他的後人張愛玲應該都聽說過吧,張愛玲就是他的孫女,可見一個家庭的氛圍有多重要了。

【配圖來源於網絡】本文由曉夢讀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