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 年以來,陽光城開拓海外債、併購基金等多渠道,如成功發行了西北部城市首單CMBS(規模8.4億元)、A股民營房企首單儲架式長租REITS(規模30億元)、首單物業費ABS(規模7億元)、公司首筆海外債(規模7.5億美元)、公司第二單海外債(約2.5億美元規模),與平安信託2年內完成360億資金合作等。2018 年,陽光城進一步加強現金流管控,全力推行「三收三支」的日常經營預算管理辦法。

訂閱節目 ▲ 加入學習

用規模來證明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能力,這是房地產上半場競爭的主題,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下,部分看似領先的房企其實早已經遍佈內傷。在加槓桿不顧風險冒進的背後,不少房企由於銷售不暢、融資低迷、拿地支出過大致使資金鍊緊繃甚至斷裂,深陷風險泥潭。

對房企而言,從歷史來看,真正的風險不是來自於利潤的虧損,而是資金鍊的斷裂引發的連鎖反應。站在國家政策強勢調控和資本市場融資趨嚴的大背景來看,這個時候,現金流纔是評價房企安全性最重要的單一指標。

一般認爲,規模的擴張必須要犧牲淨現金流,大部分時候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這在大部分擴展性房企的財報上也得到了體現。但在房企銷售排行 TOP 20 中,我們發現,陽光城是少有的做到了規模與現金流的同步增長的規模房企。

No.1

「雙斌」加入陽光城

2017 年,陽光城進行了人事大變動,前碧桂園聯席總裁朱榮斌入職,擔任公司執行董事長和總裁,前碧桂園財務總監吳建斌擔任公司執行副總裁。吳建斌是地產圈的網紅高管,離職碧桂園後,寫了一本《我在碧桂園的 1000 天》,裏面有很多碧桂園不爲人知的細節,一度炒到 5000 元一本,市場流通的這本書,據說被楊老闆全部買光了。吳建斌隨後發聲,「其實,我是一個財經作家。」

這裏,重點探討一下,「雙斌」合璧後,集財務專家和財經作家於一身的吳建斌,給陽光城的財務報表帶來了哪些變化?

2017年,雙斌組合入職陽光城,淨負債率從 2017 末的 252% 下降到 2019 年六月底的 145%。一年半的時間,雙斌讓陽光城的淨負債率下降了107%。

在 2019 年 8 月 2 日的業績溝通會上,朱榮斌稱,「過去我和吳總(吳建斌)的關係是,你有錢,我有地,現在感覺是在鋼絲繩上跳雙人舞,又要保證發展速度,又要保證負債,所以我們這兩年保持了一定的發展速度,但也在同時優化指標,這個平衡是不容易的。」

「雙斌」對自己在陽光城的業績,還是很認可的。既保證了發展速度,又控制住了負債規模。

雙斌組合是如何完成這種財務技巧的呢?

▲點擊課表,跟着吳建斌學財務技巧

No.2

全力推行「三收三支」

據申萬宏源研報顯示,2017 年,陽光城累計銷售回款金額 626 億元,回款完成年度計劃的 107%,回款率爲 62.7%,顯著高於 A 股上市房企的平均水平。對應的結果是,2017 年底陽光城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五年來首次轉正至 88.19 億元。

2018 年,陽光城進一步加強現金流管控,全力推行「三收三支」的日常經營預算管理辦法。2018 上半年,陽光城僅經營性淨現金流就高達32.76億元。

「三收三支」即以收定支、先收後支、收大於支。具體來說,「以收定支」就是要求各區域公司加強預算管理意識,通過編制預算,清楚收入(含融資)從哪裏來,每月收入是多少。支出(含歸還貸款)有哪些,每月支出是多少。用收入總量來決定支出總量;「先收後支」是要求各區域公司在運行過程中,嚴格按照編制的預算來執行,儘可能做到先有收入,後有支出,如果沒有收入,不可安排支出,除非得到集團的同意;「收大於支」亦稱「以收定投」,是要求各區域公司要建立強烈的「現金爲王」的管理意識,做到每月收入大於支出。

受益於「三收三支」現金流的管控,陽光城中報顯示,其賬面貨幣資金高達 332.90 億元。

No.3

「三全」投資戰略

要持續獲得淨現金流的提升,僅靠回款還不夠。

作爲最早大規模併購的三家地產公司之一,陽光城此前以收併購爲主的拿地策略,也確實爲陽光城帶來了土地成本上的優勢。但一方面,併購後的後端管理,有時會導致去化速度較慢;另一方面,目前併購市場也開始逐步白熱化,競爭愈發激烈。

2017年後,陽光城更多地參與到了一級市場的招拍掛,這爲中長期的經營淨現金流提升打下了基礎。

同時,陽光城還提出了「三全」投資戰略,即:全地域發展、全方式拿地、全業態發展。

截至 2018 上半年,數據顯示,陽光城共補充土地儲備(計容面積)約 551.85 萬平方米,累計土地儲備 4267.54 萬方,儲備貨值近 5842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土儲結構來看,陽光城 83 %的儲備貨值分佈於核心一二線城市,同時覆蓋核心區域周邊發展潛力大的三、四線城市,形成大福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區域和城市圈的深耕佈局,還在西安、成都、武漢、鄭州等中西部二線核心城市實現突破,實現了全國一二三線城市的廣泛覆蓋和平衡佈局。

籌資活動方面,陽光城在傳統融資方式上,積極創新多元化融資。

2018 年以來,陽光城開拓海外債、併購基金等多渠道,如成功發行了西北部城市首單CMBS(規模8.4億元)、A股民營房企首單儲架式長租REITS(規模30億元)、首單物業費ABS(規模7億元)、公司首筆海外債(規模7.5億美元)、公司第二單海外債(約2.5億美元規模),與平安信託2年內完成360億資金合作等。

多元化融資方式降低了資金成本,優化債務結構,使得陽光城上半年平均融資成本僅爲 7.49%。

在不斷改善的現金流的保障下,陽光城邁入了千億房企俱樂部,但結合陽光城的現金流體系和土地儲備來看,千億級的陽光城只是一個新的起點。

封面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整理自

微信公衆號「莫老爺」「野草財經」

-合作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