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南康縣迷壩鄉圍繞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將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農民富在產業鏈上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要求,統籌各類幫扶資金建成了迷壩鄉農村“三變”改革食用菌產業孵化園,成立了功能型黨支部,探索推行“黨支部 公司 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戶(貧困戶)”脫貧帶富機制,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業聯興、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黨建引領“三鏈”建設顯成效

2018年6月,康縣將馬蓮咀、姚家山、四方莊3村符合條件的黨員跨村聯合組建產業孵化園黨支部。黨支部成員爲入股到產業孵化園的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貧困戶及三個村部分村幹部,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組織協調、凝聚黨員、服務羣衆作用。

目前,產業孵化園黨支部有7名黨員,黨員接受原黨支部和孵化園黨支部的雙重管理。黨支部通過設崗定責,鼓勵黨員利用自身優勢,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帶頭示範引領作用。在凝聚吸納3村黨員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強省市縣產業扶貧相關政策宣傳,積極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吸引更多有想法、有能力、肯幹事、會幹事的優秀農村青年積極加入產業孵化園,擴大特色產業發展規模。

同時,康縣產業孵化園所屬專業合作社與3村貧困戶簽訂發展食用菌產業合同,專業合作社將培育成功的香菇菌棒提供給貧困戶經營管理,並按照定單生產模式,由專業合作社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採收後保底價回收。目前,產業孵化園已帶動3村24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四部曲”奏響“三變”改革新樂章

迷壩鄉盤活閒置資源,推動資源變資產。積極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將四方莊村閒置的5畝集體荒地建成了“三變”產業孵化園;對馬蓮咀村10畝集體土地覆土平整,建成了食用菌生產示範基地;流轉姚山村貧困戶承包土地5戶20畝,通過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提高了資源到資產的轉變效率和質量。

爲了解決發展產業中小打小鬧、零星生產瓶頸,在反覆徵求羣衆意見的基礎上,高效整合到村的產業扶貧資金,該鄉投資50多萬元建成集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烘乾、保鮮、電商銷售爲一體的“三變”改革食用菌產業孵化園。並將孵化園分別按40%、30%、30%的股份移交姚山、四方村、馬蓮3個村,變成3村村級固定資產,實現資金變股金、股金變產業扶持的有利轉變。

據瞭解,產業孵化園村按“支部 公司 合作社 貧困戶 電商”的模式,成立了迷壩鄉“三變”改革食用菌產業孵化園黨支部,黨支部負責產業孵化園管理運營,協調組織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具體生產任務,目前,已順利完成12萬袋生產量,預計姚山、四方今年均創收2萬元的集體經濟積累。

此外,專業合作社將培養成功的香菇袋,按政府每棒補貼2元,農戶每棒自籌資金2元,提供貧困戶經營管理,按照定單產業模式,專業合作社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採收後保底價回收,香菇銷售後的利潤除去管理費全歸貧困戶所有。貧困戶直接參與食用菌產業扶貧孵化園的生產經營,除了基本的務工收入外,按2%給勞力入股貧困戶分紅,同時,馬蓮、四方、姚山三村公路沿線、沒有勞力的羣衆將平整的土地入股給香菇種植戶,搭建大棚生產香菇,通過土地和勞務入股。

據介紹,康縣迷壩鄉在產業鏈條上建立功能型黨組織,探索推行“黨支部 公司 合作社 農戶(貧困戶)”脫貧帶富機制,有效彌補了村黨組織不便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的短板,盤活了農村閒置資源,形成了規模化的產業發展新局面,提高了農戶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爲羣衆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早日脫貧致富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呼雙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