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旭草書的大跨度、大空間的分割,有非常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書法作爲一種沒有形象的符號的存在,要讓人感覺到一種震撼,這是極少人能做到的。《古詩四帖》的書寫是靠更多的曲線組合與線條的震盪,大部分打破了草字本身的閱讀,行雲流水的感覺非常強烈,完全成爲了線條的符號組合和表現,幾乎是字和字之間沒有什麼界線,但是當你還原每一個字的時候,每個字都非常精確精彩,這就是張旭給我們的啓示。

導語

從近幾年的書法展覽中看,很多作者對於草書的經典深入把握的不夠,在傳統上吸收把握的不夠,導致了草書創作的表面化和膚淺化,致使風格雷同的現象比較多。

我們很有必要再梳理一下我們曾經熟悉過的,曾經學習過的一些草書經典作品,從而真正的和我們內心世界、我們的心靈溝通起來,來表達出時代的信息和情感。

0

1

《平復帖》蒼茫含蓄 意到筆不到

《平復帖》有一個問題,就是字太少且裏面有很多字我們看不清,在內容識讀上學術界也有不同看法。但它的優點就是蒼茫含蓄,那個意到筆不到的感覺非常好。

如何將《平復帖》 融匯於自己的創作當中,一方面我們可以把章草的範圍去擴大,去把所有章草的東西都摸透,找一些和《平復帖》 相近的書法符號來運用,這樣就增加了以《平復帖》爲依託的創作資源。另一方面,書寫時要把握住裏面一些蒼茫的、含蓄的、意到筆不到的感覺。真正去創作時候,你的作品中最好有一點自己的東西,這是時代的審美元素。

當然如果能寫出與《平復帖》一模一樣的感覺也是相當優秀的。這好比學唱京劇,某位先生唱裘派的花臉,唱了好幾段,聽的感覺就像在臨帖,也就是說你現在的創作和唱京劇一樣:學唱很像,真正吧韻味掌握了,表現了,也可以證明你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尤其《平復帖》之神韻,真正表現出來很難,至今尚未見到如此神韻的當代書法。

0

2

王獻之草書,字不連帶,而草書性情飛揚

【王羲之《胡母帖》】

晉人寫大草主要是王獻之,到唐代又出現了張旭、懷素這樣的狂草。

王羲之小草中的某些折的線條象楷書一樣完整,而王獻之變其父內懨的筆法爲外拓,將線條寫的旋轉、飛動起來。他的草書有的地方處理靠牽絲連帶,還有一些地方連帶的很少或幾乎沒有連帶,但是草勢特別強烈,張力非常突出,靠的是字與字空間的理解與分割,線條既厚重又開張。這種不連帶而草性飛揚的特點,對於我們學習草書是一個很好的啓示,寫草書要能不連而草,凝重而又飛動,這些特色要表現出來。

0

3

索靖《出師頌》 書寫性強,凸現了書法的核心意義

【《出師頌》,草書,史孝山作,傳爲索靖書】

索靖的《出師頌》是章草,這種章草的優點是書寫性非常強,有自然而翩翩流暢的感覺。我們看碑刻上的《千字文》,字與字之間的氣息給割斷了,但是這個帖墨色的感覺很強,當時書寫的過程讓人看的很清楚。

自然書寫是書法創作最核心的問題,如果天天琢磨着怎麼弄出所謂的書法效果,就破壞了自然。自然書寫的前提是要保持我們內在性情的平和、輕鬆,這樣就能表達那種和諧、緩和的氣氛。王獻之的草書具有奔騰的大草氣氛,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而索靖的《出師頌》這種翩翩流暢和輕鬆的感覺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更加需要的。

在當前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和浮躁的社會,需要我們創造一種自然閒適的藝術境界,使我們的身心獲得一種緩解,獲得一種輕鬆,得到一種休息。今天講多樣化,不單作者的性情是多樣的,社會的需要更是多樣的。

0

4

《書譜》墨跡的橫向審美關係尚未開發

【請橫屏欣賞】

《書譜》內有非常美的因素,它橫向的關係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但很多人寫的都是豎向的關係,從字形到用筆寫的很像《書譜》,但是感覺沒有抓住《書譜》的精氣神。

它裏面有很多橫向的審美空間,像大海波濤一樣的滾動起伏,和我們內心心律相共鳴的東西,互相吻合、碰撞,我們今天寫《書譜》要把這一點特色表達出來。

《書譜》內還有很細的線及很明顯的墨塊,我們學習時也可以從這一點去延續去深挖。歷史上很多大家就是在某一點上成功了,要是論境界王羲之以後的人都比不上他,但孫過庭就是抓住了王羲之的一點或幾點,然後開拓、豐富,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所以我們要在學《書譜》讀《書譜》 時,善於發現其橫向的審美關係,這會對我們的創作形成特色發揮作用。

0

5

懷素《自敘帖》,才華在字外美學

【請橫屏欣賞】

懷素的《自敘帖》作爲大草、狂草,那種激情、浪漫,應該說是達到了非常高的階段,這種草書的難度在於它不是寫一個字,而是更多的像音樂一樣在處理一個一個的小節,處理小節與小節之間的關係,他的才華主要在字外,這字外功主要是字外的空間關係。

如何解決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上下左右之間的關係,這是寫大草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長篇的“驟雨旋風”當中,打破了文字本身的釋讀性,變成了線條的符號,表現了空間的審美過程和橫豎線條組合的關係。

在唐朝他就已達到這個高度了,一般人都認不出來了。歷史發展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仍然有人會說:“你寫的這叫什麼呀!一個也不認識”。這是他不會欣賞草書,不能因爲他不懂,藝術家就降低審美追求。

0

6

張旭《古詩四帖》,曲線的震盪與組合

【請橫屏欣賞】

張旭草書的大跨度、大空間的分割,有非常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書法作爲一種沒有形象的符號的存在,要讓人感覺到一種震撼,這是極少人能做到的。

張旭的楷書《郎官石柱》具有初唐楷書的面貌,非常典雅,這又給我們一個啓示,即要保持文雅的品格,又不失去個性。任何誇張、變化都是要建立在草書符號本身的美與高雅基礎上的,進行創作時首先要保持住文的品格,然後再去表現震撼,表現意想不到的東西。如果一味追求個性失去文的品格,那是得不償失的。

《古詩四帖》的書寫是靠更多的曲線組合與線條的震盪,大部分打破了草字本身的閱讀,行雲流水的感覺非常強烈,完全成爲了線條的符號組合和表現,幾乎是字和字之間沒有什麼界線,但是當你還原每一個字的時候,每個字都非常精確精彩,這就是張旭給我們的啓示。我們既要追求浪漫又要非常文雅,我們能把草書寫得豪情萬丈,也可以把楷書寫的安詳、優雅。

0

7

黃庭堅《諸上座》,點的組合與勢的飈揚

【請橫屏欣賞】

黃庭堅的草書是中國草書史上別開生面的一個高潮。唐人具有浪漫、翻騰、飛揚的品格,黃庭堅具有的浪漫程度比唐人還要大。

黃庭堅書法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在於線條的豐富性,他把線條化成了很多的點,把點用到了極致。第二個特點是取勢,宋人普遍的取勢和唐以前不同,黃庭堅就有非常獨特的取勢,非常的情感化,每一筆、每一個字都有着生命情感在裏邊,而其凸現了一股飈飛的力量。

晉唐時期書法主要表現了一種高雅、端莊,包括顏真卿的書法,也是具有端莊、文雅的氣勢,唐以前可謂是“道法自然”,宋代開闢了“書爲心畫”的格局。

宋朝其他的藝術門類也是這樣,啓功先生曾說《詩經》是長出來的,非常自然;唐人的詩是嚷出來的,胸中有豪情,不吐不快;宋人的詩是想出來的,賦予了一種自我的思想和情感。如唐代王維的詩是那麼的幽靜,而宋朝的詩是要表現一個思想,書法也是。

蘇軾的書法特徵有向右傾的趨勢,米芾的書法有向左斜的特徵。黃庭堅的草書有空中漂浮而據力爭揚的感覺,也有右傾的趨勢,他的這些個性化的符號雖然與前人取勢不同,但在草書學習中也是可以借鑑的,關鍵是要對黃庭堅的核心精神有所表達,在外形上又要有所捨棄,讓欣賞者感覺既有黃庭堅的味道,又不完全是黃庭堅。

晉唐以前的作品具有完全泛化的特點,是最基礎的、最有普通意義的東西,初學時較難,但真正掌握以後,“通”的能力就比較強。宋人個性語言非常強烈,這就要求學習時有“化”的能力。寫了很多年的書法,感覺書法太難了,難在它沒有形象、太抽象,距離自然太遙遠,太需要才華。

結語

書法歷史上有很多的經典作品,這些經典作品都是書法史上少有的天才留下的東西,因此強調深入經典,強調傳承,其作用就是把我們的書寫習慣轉變爲古代偉大天才的書寫習慣,從而在技法上和思想上給我們的草書創作以啓示,然後纔能有所創造。

內容來源:書畫相約昨天以上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爲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爲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覈實後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