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目前全国现有确诊病例已降至1万例以内,重症病例数量持续减少,医疗救治效果明显。但境外疫情输入势头渐涨,截至3月15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3例,其中人数最多的一天达16例。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我国已发现在境外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有旅行史的入境人员6.7万余人次。眼下,随着境外疫情扩散的加剧,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是必然选择。定罪处罚,法律加码

欧洲中部时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从这个时间以来,全国陆、海、空口岸的入境人员日均达12万人次,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八成多,但疫情输入的风险却有增无减。

近来已有事实证明,一些入境人员怀着侥幸心理,采取各种手段拒绝或不如实申报健康状况、刻意隐瞒在疫情严重地区旅居史,甚至有人采取吃退烧药等方式掩盖发热症状,在海关卫生检疫环节蒙混过关……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就在今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关总署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 依法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违法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梳理了6类可能定罪入刑的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行为,包括拒绝执行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卫生检疫措施,不如实填报健康申明卡等方式隐瞒疫情,以及出入境交通工具负责人拒绝接受海关卫生检疫或者故意隐瞒疫情等。这些违规行为若造成严重传播危险的,将依照《刑法》第332条规定,以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定罪处罚。

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军表示,“依法防控要明晰与正面监管有关的法律责任,综合运用行政和刑事执法两种手段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和威慑力。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出台此项《意见》,“正是落实依法防控推出的一项具体举措,在当前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可以说正当其时。”

配合各部门的严防举措,法律上的加码将发挥叠加效应。王军指出:“《意见》强化了国境卫生检疫执法领域的联防联控机制,海关、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将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防范境外疫情输入、惩治违法犯罪方面的执法合力将大大增强。”入境航班划定风险等级

数据显示,自3月11日以来,乘坐国际航班进入我国境内的人员日均达2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占比一成左右。作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关键卡点,民航部门对此高度重视。

目前,民航局已发布第三版《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我们在前期加强通风、消毒、垃圾处理等措施的基础之上,综合航班始发地的疫情、客座率、航班运行特点等因素对航班运行风险进行综合评分。”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表示,根据评分,航班风险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于低风险航班,主要保障国际国内人流物流畅通,根据需要进行体温检测,对于中、高风险航班,除机上所有人员的防护措施要到位以外,还将减少服务流程,对乘客进行分区管理,并预留隔离区。

值得关注的是,从3月10日起,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正式启用T3航站楼D区作为集中接受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设置旅客进港区、中转区、留观区、休息区,以及入境办理手续和安检区域。“同时,随着海外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从3月15日起,首都机场全部国际和港澳台航班均停靠在处置专区,对于入境过程中出现体温异常的旅客,首都机场设置了专门的转运程序和路线,以避免和其他旅客发生接触。”朱涛介绍说。

事实上,随着境外疫情的持续扩散,不少华人华侨选择回国,近期新增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也多为中国籍,从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包机撤侨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据朱涛介绍,3月4日起至今,民航局在正常航班的运行基础上,对一些需求集中、飞行目的地有接收能力的城市,视情启动了重大航空运输保障机制,开行临时班机或包机,“目前共执行了13架次赴疫情严重国家的运输任务,其中安排7架次临时航班接回我中国公民1101人,执行援外专家组运输任务1架次,运送专家9人,物资11.09吨,执行援外物资运输任务5架次,运输物资78.45吨。”运输环节闭环管理

每天入境人员十余万人次,从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归国后,他们大多选择回到家乡,口岸入境后的管理难题也接踵而至,最先接受考验的就是交通运输部门。

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杨新宅介绍,相关工作已经有序开展。

首先是加强部门间协同,摸清输运需求。杨新宅指出,在交通运输部指导下,“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同外交、公安、海关、移民、民航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及时掌握从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人员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经停地、目的地等信息和运输服务的需求,提前组织制定专门的运输方案。”

其次是分类梳理需求,做好输运保障工作。各地及时建立应急输运保障车队,分类梳理不同规模、不同目的地旅客的转运需求。根据客流状况灵活匹配大中小型客车,保障运力充足,做到车等人,避免出现滞留扎堆的现象。“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运输方式,将入境人员从入境口岸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城市,做到运输环节的闭环管理,切实避免与社会人员的接触带来的疫情传播的风险。”

此外,按照先前设置的高风险区域防控标准,交通运输部指导各地落实《公路水路旅行疫情防控指南》,严格做好车辆消毒、运输组织、客座率控制、人员防护和疫情宣传等工作。在运输过程中人防技防,不允许车辆带“病”上路,提前规划好行驶路线,杜绝中途上下客。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控。

撰文:《中国报道》见习记者 陈珂

图片来源:中国网

责编:何晶

图片设计by宋垚学——“我们在一起”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招贴设计公益征集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