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东方之约,共享发展之机

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世界再次进入“进博时间”。神奇的“四叶草”,向世界传递出新一届进博会的美好期许与祝愿。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为各方进行开辟中国市场的合作搭建新平台。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真诚向各国开放市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以进口为主题,中国主动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共赴东方之约

当地时间9月7日下午,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装上21000个标准箱的中远海运银河轮启程前往上海,这个集装箱里装的是意大利的传统风味面包。这也是这个60多年的面包品牌第一次漂洋过海来中国。为了保证它在展会上的新鲜度和品质,承运方中远海运还专门为它设计了全程冷链解决方案。

今年,意大利将作为主宾国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面积将达约6600平方米。届时,将有百余家意大利企业参展,涵盖装备、汽车、高端消费、品质生活、科技生活、医疗保健和农产品食品等诸多领域,企业数量和参展面积在欧洲排名第二。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李滨表示:“意大利政府和企业参展的积极性很高,许多去年参加过首届进博会的企业今年将再次参展,并增加了展出面积。届时将有包括直升机、游艇在内的意大利高端制造类产品以及具有意大利特色的农食产品和高品质生活类产品进行展出。”

10月12日,一艘长300米的巨轮顺利抵靠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它载运着来自土耳其23家参展商的150多种类型进博会展品。这批展品包括食品、饮料、日用品、家电、医疗器具、建筑用品、家用清洁用品等多种类别,涉及国家馆及多个企业展馆。

据新华社报道,借去年首届进博会的“东风”,意大利企业带来的“网红小家电”牵手中国互联网企业,让居民同时享受到海淘价格和全国联保;拉脱维亚的护肤品联手中国石化企业,进入加油站和电商渠道;孟加拉国的黄麻手工艺品走进了上海高端商场的橱窗;美国夏威夷的新鲜水果现身中国的网红茶饮店……如今,对许多外国企业来说,参加进博会意味着进入了中国市场的“绿色通道”。

共赴东方之约,共享发展之机。

截至9月份的数据显示,今年已有25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的龙头企业决定参展,比首届明显增加,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在进博会期间进行全球首发。首届进博会的展览面积是30万平方米,而今年的展览面积将达到36万平方米。

本届进博会,既有老朋友,也有新面孔。9月27日,随着第二届进博会首张人员证件寄出,进博会证件发放工作全面启动。来自全球的参展商、采购商都将陆续收到一份来自进博会的“正式邀约”。目前全国已组建了39个交易团、近600个交易分团,截至9月初,第二届进博会已接受专业观众4万余家单位、17万余人在线报名。

高科技新品来华首发

首届进博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展,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成交额达到578亿美元。4500多名各界知名人士出席虹桥国际经贸论坛。全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疫分析仪、“会飞”的汽车……参展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纷纷亮出“压箱底儿的把式”,超过5000件展品在中国市场首秀。

“这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中国搭台,全球唱戏,自然精彩纷呈。

可在玻璃上投射全息影像的透明投影膜、首届进博会明星展品“金牛座”的姊妹“双子座”、“按需印刷”解决方案、“无人仓库”……在8月8日举行的第二届进博会装备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上,全球企业前来“预告”即将在华亮相的科技新品,寻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就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张燕生说。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企业的机会就越来越多。在首届进博会上,美国强生公司展示了专业干眼症检查和治疗设备,并通过AR技术,让在场观众以及白内障患者体验清晰视觉的TECNIS Symfony新无级连续视程人工晶体等创新产品。今年6月,强生公司凭借这款产品以及安视优欧舒适智能感光隐形眼镜获得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聪明公司”称号。强生公司今年更是早早预定了第二届进博会的席位,将亮相近千款创新产品、理念和技术。

不只是参展展品体现高科技,进博会举办展馆“四叶草”也在不断升级,满足参展商的需求。为破解展商“一位难求”的痛点,由1号馆和2号馆共同组成的一片“叶子”今年进行了加层,增加近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四叶草”变得更大,但它的“颗粒度”却更小了,一系列标识标志的完善,让参展者不再“迷路”。为了让场内的智能硬件动起来,“四叶草”今年全面启动5G网络建设。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在展区设计上新增了很多新的题材,包括AR和VR的展区、科技生活馆、品质生活馆、养老、康养这方面题材。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室外展区,特别是在室外展区我们设计了自动驾驶的体验区,还设计了冬奥运的这方面体验,冰雪体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147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的旅游市场、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高达4.62万亿美元,以人民币计超过30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总额约为2.48万亿美元,增长9.9%;进口2.14万亿美元,增长15.8%。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以6.2%的增速继续领跑世界经济,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0.13万亿元,同比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全球市场对第二届进博会翘首以盼。是对中国精心筹备进博会的认可,更是对分享中国巨大市场的期盼。

“作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世界第二的进口大国,中国贸易伙伴包括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期望中国对外贸易在发展的过程中,能保持平衡、包容、可持续、稳定和健康的状态。同时,我们也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钢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给世界传递了信心。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在首届进博会上表示,进博会向世界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尽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仍然保持开放的贸易环境。进博会也是促进非中关系的绝佳机会。肯尼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部分。正是这样强有力的伙伴关系,让肯尼亚的标轨铁路项目成为历史性的现实,蒙巴萨港现在已经与内陆地区相连接。我们期待标轨铁路项目继续延伸到其他非洲国家,这将使东非和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实现无缝连接。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匈牙利是第一个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在匈投资的中国企业支持匈牙利实现了高就业率和较高经济增速。匈牙利也是对中国出口最多的中欧国家,机械、医药、食品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

“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国外出口商在和国内进口商进行沟通和洽谈进口方面的业务,有利于促进国际经贸发展。这不仅是发达国家的有利舞台,对众多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来说,更是利好的机会。”李钢说。

“在其他国家面对新一轮全球化纷纷退怯的时候,中国却引领全球化发展。”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说。他指出,中国特别是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功是离不开全球化的,而全球化在过去50年里得到不断地加速,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全球化,在这一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加大了对外投资,进一步地融入国际的世界经济价值链,同时也用全球化来推动工业的发展,以此能够达到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制度支撑扩大溢出效应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造福了世界各国人民。

进博会为满足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需要打开了方便大门。得益于进博会的展示和推广,不少外国优质和特色产品快速来到中国消费者身边。SKK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后,推出了“德锅澳牛”体验计划,消费者买指定锅具,即可连续12个月每月免费获赠从澳洲昆士兰牧场进口的不同部位的新鲜牛肉,一年之内吃遍“全牛”。

如今,在中国西北的县城同样可以买到新西兰的牛奶,一些国际知名儿童玩具品牌加快在中国二线城市布局,最新一代伽玛刀、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等先进医疗器械在中国投入临床使用及获批上市的速度加快。

“但也要注意到,大规模进口国外商品,除了充分体现中国大国责任和开放决心,给人民消费带来便利外,也对本土企业造成一定压力。”张燕生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这一定程度上将倒逼本土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改进与创新,进行产业升级。

如何扩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更好地推动全方位、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已成为专家们的关注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表示,扩大进口、优化进口结构的方式之一,是加大进口技术类高端产品,倒逼产业发展。另一种方式是进行产业互补和转型,服务贸易、制造业目前都面临转型。

“提升通关便利化,最重要的是制度保障,也是保障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基础。”陈晶莹表示,“只有规则、立法、服务、信息都透明公开,通关才能更加快速。国内应探索实施预裁定规则,对进口货物的税则、原产地资质预先申请审核,通关就能尽快实现‘零等待’。”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甜头,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进出口贸易业务不断拓展的上海市纺织原料有限公司今年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就达到了3.5亿元。

“得益于税务部门推出的无纸化申报、缩短审批时限等便利举措,今年我们已累计拿到4500余万元出口退税款。”上海市纺织原料财务总监章旭表示,出口退税快速到位,让他们有更多资金盘活资源,落实进博会合约,经营国内外市场。

本文刊发于《中国报道》2019年第11期

采写:《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责编:蕾西亚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共赴东方之约,共享发展之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