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80-1884年充駐日欽使隨員,楊守敬以精湛的漢字書法震驚東瀛,折服了許多書道名家,將中國書壇尚碑的風氣傳到日本,對日本近代書壇影響巨大,給日本幕府末期頹靡的書壇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波,在日本期間,他還應邀講學、交流書藝,且收錄弟子,在當時的日本書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楊風”,其影響至今猶存。同治舉人,主講於湖北兩湖書院及勤成書院,爲清末民初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金石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家和近代大藏書家。

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號鄰蘇,別署晦堂,室名三不惑齋、悔明軒、飛青閣、望古堂、觀海堂。湖北宜都人。同治舉人,主講於湖北兩湖書院及勤成書院,爲清末民初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金石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家和近代大藏書家。精金石,家中碑刻收藏甚富,是著名書法家。有83種著作傳世,名馳中外。楊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舉,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宮學教習,1874年考取國史館謄錄。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歸國後先後任黃岡教諭、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後更爲存古)學堂總教長。1909年被舉爲禮部顧問官,次年兼聘爲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楊無疾而終,逝於北京,終年76歲。楊守敬逝世後,民國政府派專車護送靈柩回宜都,歸葬宜都龍窩。

楊守敬是學壇公認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和學識,運用金石考古等多種方法研究《水經》、《水經注》,歷經四、五十年。集我國幾百年水經研究之大成,撰寫有代表鉅著《水經注疏》、編繪有《歷代輿地沿革圖》、《歷代輿地沿革險要圖》和《水經注圖》等。

楊守敬是金石學家,又對目錄版本學造詣頗深。撰著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黨金石錄》等。編輯有《寰宇貞石圖》、《三續寰宇訪碑錄》等。目錄版本方面的著作有《日本訪書志》、與人合輯的《古逸叢書》等等,都頗受當時學者名流的推重,至今也是少有的傑作。

楊守敬的書法、書論馳名中外,於楷、行、隸、篆、草諸書俱長,撰有《楷法溯源》、《評碑記》、《評帖記》、《學書邇言》等多部書論專著。1880-1884年充駐日欽使隨員,楊守敬以精湛的漢字書法震驚東瀛,折服了許多書道名家,將中國書壇尚碑的風氣傳到日本,對日本近代書壇影響巨大,給日本幕府末期頹靡的書壇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波,在日本期間,他還應邀講學、交流書藝,且收錄弟子,在當時的日本書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楊風”,其影響至今猶存。被譽爲“日本書道現代化之父”。

楊守敬堪稱近代大藏書家。在蒐藏的幾十萬卷書中,海內外孤本有幾萬卷,宋版藏書有數千冊。爲保存國家文化古籍,他多年節衣嗇食購買,或“以有易無”換來,尤其是在日本期間,大量購回古籍漢書,得書數萬卷“遂盈筐篋”,運回祖國。其中有十分珍貴的六朝及唐代抄本,有世所罕見的宋元版古籍,爲保存祖國民族文化遺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