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非子打完“黑白不分、清濁不辨”的比喻後,繼續模擬臣子講述心聲“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無相比周,蔽主上,爲奸私以適重人哉。實事就是這樣,君主你保護不了忠誠老實、建功立業、依法工作的臣子,我只能站在奸臣一邊,做結幫拉派、矇蔽君主、作奸行私的事。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七章 不顧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七章 不顧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打了個比喻來說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在此境況下,還能指望一個瞎子分辯清黑白,這是不可能的事。這就是君主治國到“國有擅主之臣”的地步,普通臣子的境況。治國到了這麼錯誤的地步,還要求臣子“下之無奸,吏之奉法”是不可能的。情況危險到了這種程度,君主身邊的左右親信都明白現在效忠君主是沒有好下場的,所以纔會有臣子“我以忠信事上,積功勞而求安,是猶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必不幾矣。”的心聲,我憑忠誠老實侍奉君主,不斷立功來求得平安,這等於瞎子想分辨黑白的真相,一定沒有指望了。

看來奸臣已經控制了朝政,天下已經混亂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程度。因爲連君主身邊的左右親信、老實忠誠的臣子都黑白不分了。韓非子嫌黑白不分的比喻還不夠說明情況,又打了一個比喻,就是讓聾子分辯清濁之聲,這更是不可能的事。韓非子接上章黑白不分,在“治國若此其過也”的政治情況下,臣子“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趨富貴,事上而求安,是猶聾而欲審清濁之聲也,愈不幾矣。”意思是如果按照律法規則推行正理,不去趨炎附勢,只去侍奉君主而求得平安,這等於聾子想辨別聲音的清濁,更沒有指望了。忠誠老實不行,建功立業不行,依法工作不行,那隻能趨炎附勢,攀附奸臣了。

韓非子似乎在給我們講述古代封建朝堂上政治鬥爭學。還沒有選邊站隊的普通臣子在這種政治環境下該如何生存,要麼辭官歸隱不問世事,要麼站在奸臣一邊,成爲朋黨一員。韓非子時代儒家思想還沒有演變爲國家與社會的主流思想與價值觀,所以徹底的忠君思想還不能夠成爲臣子對抗奸臣的思想基礎。說白了臣子還沒有將君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慮的只是自身的利益與安危。所以韓非子並沒有貶低臣子的想法,也沒有讓他們與奸臣以死相爭。

韓非子打完“黑白不分、清濁不辨”的比喻後,繼續模擬臣子講述心聲“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無相比周,蔽主上,爲奸私以適重人哉?” 意思是這兩種做法都得不到平安,我怎能不結幫拉派、矇蔽君主、作奸行私來迎合重臣呢?實事就是這樣,君主你保護不了忠誠老實、建功立業、依法工作的臣子,我只能站在奸臣一邊,做結幫拉派、矇蔽君主、作奸行私的事。

韓非子講到這裏,已經看到了臣子對君主的無奈與失望,只能說一句“此必不顧人主之義矣。”意思是這樣就一定不顧君主的利益了。在自己與家人的安危與榮辱的選擇上,臣子選擇了安全與榮華。我想韓非子寫到這裏時,內心是無比痛苦的掙扎的,他不想有這樣的結果,但法家不是理想主義者,法家是現實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的理想國度不需要制度,不需要律法,只需要道德。現實主義者首先是尊重與正視現實,再通過律法與規則的執行,達到理想國度。

《“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趨富貴,事上而求安,是猶聾而欲審清濁之聲也,愈不幾矣。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無相比周,蔽主上,爲奸私以適重人哉?"此必不顧人主之義矣。》

在公司管理中,老闆用人切記不能用理想主義,認爲人人都會自覺的盡職盡責,奮發進取。還是要用現實主義的眼光看待問題,建立制度,責職明確,獎罰分明,依法治司,實行績效考覈。在大家的意識裏,上完廁所洗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肯德基的員工手冊中明確寫明上完廁所要洗手的制度,並有嚴格的洗手程序。這就是制度,與人的素質無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