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樊勝美、蘇明玉,再到房似錦,國產大女主背後,總有一個標配的氣人媽,就好像沒有她們,就逼不出女兒的優秀一樣。丈夫生病住院,急需用錢,劉美蘭不願意抵押兒子的房產(儘管房子大半的錢都是樊勝美出的),反倒是逼着女兒去借錢。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近,有不少觀衆都被《安家》裏女主角房似錦的媽媽——潘貴雨氣到肝疼!一出場,她張口就問女兒要100萬,給兒子買房子。

可女兒只是個房地產中介,又不是ATM,哪來那麼多錢?遭到拒絕後,潘貴雨就到房似錦工作的店裏撒潑,大吵大鬧。

並揚言,如果不給錢,就天天到店裏鬧!

面對親媽的咄咄逼人,房似錦只好讓步,說給20萬。聽到女兒鬆口,她一副得逞的樣子,得寸進尺地要求房似錦打80萬的欠條。

硬生生把房似錦從獨立自主的大女主,逼成了惹人憐愛“美強慘”!潘貴雨也成爲繼“樊勝美媽媽”、“蘇明玉媽媽”後,第三個被網友罵上熱搜的氣人老媽。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三位媽媽湊在一起,誰更氣人?

樊勝美媽媽:劉美蘭必殺技:小美啊“小美啊!”一聽到這句話,看過《歡樂頌》的人肯定會覺得頭皮發麻,心中升起不詳的預感。沒錯,樊勝美那個煩人精媽媽又打電話來了!每次打電話,上來就賣慘,“沒有生活費了”、“你哥哥又闖禍了”、“雷雷要喫肉啊”、“雷雷要喝牛奶”......樊勝美心軟了,錢也就到賬了。

給自己要錢也就算了,更多的時候,她是爲不爭氣的兒子兒媳向女兒要錢。可憐樊勝美在上海打拼多年,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每個月的工資一大半都打給了家裏,口袋空空,一把辛酸淚無人訴說!好喫懶做的兒子惹了事,劉美蘭撥通樊勝美電話,就是一通哭喊:“小美啊,這次你一定要救救你哥哥啊!”

女兒也沒有辦法,她就開始罵:“你的心怎麼這麼狠的啦!”

丈夫生病住院,急需用錢,劉美蘭不願意抵押兒子的房產(儘管房子大半的錢都是樊勝美出的),反倒是逼着女兒去借錢。

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勒索,樊勝美反覆在崩潰邊緣徘徊,忍無可忍。

劉美蘭一點兒都不理解,上去就是一頓捶。

爲了這個家操心掙錢的樊勝美,成了她口中的“白眼狼”,兒子再沒出息也是她的孝順兒子。

好壞不分,重男輕女,身爲一個母親,劉美蘭,你配嗎?

蘇明玉媽媽:趙美蘭必殺技:我們只負責養你到18歲“南大強北廣坤”,已經出道的作精老爹蘇大強,曾讓人氣的牙根癢癢,作爲配偶的蘇母,實力自然也不差。從小,她就對女兒蘇明玉“另眼相待”。飯桌上的雞腿,是兩個兒子的。

洗衣盆裏的髒衣服,是女兒的。

明明女兒成績更好,她卻只想讓兩個兒子上大學。大兒子考上斯坦福,出國需要錢,不打聲招呼就把女兒的房間賣掉。

二兒子畢業旅行,眼睛不眨給了2000塊,女兒想買複習資料,一分沒有。女兒想考重點大學,不給上,讀免費的師範吧。女兒哭訴多年來的不公平待遇,“女孩讀書無用論”立馬上線。

委屈的明玉回懟了一句,親媽反手就是一巴掌。

不僅如此,二兒子就算不成器,砸錢也要讓他上二本,畢業了花大錢幫忙找工作,還幫忙張羅婚房,但對女兒,只負責養到18歲。

所有愛,都是兒子的。所有的不耐煩,都是女兒的。同樣都是重男輕女,劉美蘭好歹把樊勝美當做女兒看,讓她上了大學。而趙美蘭,不僅對女兒漠不關心,沒有一句好話,而且覺得在女兒身上任何的投資都是浪費,強勢且自私。

房似錦媽媽:潘貴雨必殺技:100萬相比“媽媽”這個身份,潘貴雨更像一個債主。房似錦剛出生,差點被她扔到井裏淹死。

稍有不順心,女兒就是她的出氣筒,拉過來就是一頓打。上學更是癡心妄想,書本費從來不給。

女兒就算再優秀,再聰明,在她眼裏,依舊是個“賠錢貨”。好不容易考上的高中重點班,她也不讓去上,還覺得讀書都是花她的錢。

接着,又搬出了“女孩讀書無用論”,讓女兒輟學打工掙錢,順便給自己找個婆家。

掙的錢,自然是拿來供兒子上大學。女兒出人頭地了,她變本加厲,從幾千到幾萬,再到十幾萬,乾脆獅子大開口,要100萬給兒子買房。

不給?那就從老家殺到上海,上門大吵大鬧,絲毫不顧及女兒以後在單位的臉面。

從小不管女兒死活,長大了瘋狂吸血,活脫脫就是螞蟥!

三個媽湊一起誰是氣人王中王?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那這三個媽媽湊在一起,到底誰的氣人功力更勝一籌?肯定得是潘貴雨。

爲什麼呢?先說劉美蘭,她不僅壓榨女兒,還壓榨自己。丈夫生病,她照顧;孫子年紀小,她照顧;兒子出了事,第一個衝上前的也是她。

她是典型的舊觀念婦女,處處以丈夫、以兒子爲大,爲這個家操碎了心。女兒在被她用親情綁架的同時,她也被養兒防老壓得喘不過氣。她的氣人,底色是可憐。

再來說說趙美蘭。趙美蘭對蘇明玉,和劉美蘭對樊勝美的感情是不一樣的。趙美蘭恨蘇明玉,覺得是她的到來,毀了自己的人生。不但不能和蘇大強離婚,錯失了去上海發展的機會,還被降了職,蘇家從此一落千丈。因此,她對蘇明玉的惡,不是簡單的重男輕女,而是包含了一定的故意成分。

潘貴雨,是劉美蘭和趙美蘭的集合升級版。然而,她是一個如紙片人般單薄的氣人角色。撒潑打滾,耍無賴,沒臉沒皮,壞的單純無比,讓觀衆恨不得衝進屏幕,暴打她一頓。

從樊勝美、蘇明玉,再到房似錦,國產大女主背後,總有一個標配的氣人媽,就好像沒有她們,就逼不出女兒的優秀一樣。

站在女兒背後的氣人媽,一代更比一代強,一代更比一代惡,卻越來越淪爲臉譜化的壞人。

罵娘可以請不要止步於罵娘近些年來,“原生家庭”成爲國產劇津津樂道的話題。每當編劇祭出這個大招,總能戳中一衆網友的痛處,引得他們痛陳原生家庭給自己的苦難。

也有人由此得出“父母皆禍害”的過激言論。如果僅僅止步於此,未免過於膚淺。原生家庭對於人生的重大影響,不可否認,但它並不能成爲人生失敗、事業不順、感情受挫時用來推諉的工具。

討論原生家庭的意義在於,對於已經產生影響的,要思考走出陰影的方法,對於尚未產生影響的,重視家庭教育,避免悲劇重演。而不是一次又一次撕開原生家庭的傷口,看着裏面的血和淚,感嘆一聲好慘,罵幾句娘,就走開了。

拜託中國的編劇,不要只把氣人媽當做激起觀衆憤慨的工具來寫,可以多探究一下:父母爲什麼會這樣?面對糟糕的原生家庭,孩子如何和解?逃離可以嗎?相比單純賣慘、人爲製造兩代人的對立、過分渲染原生家庭的重大影響,我們更願意看到原生家庭的背面,以及女主做出的積極示範。

下一次遇到這種問題,希望可以向下深挖一點,再深挖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