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袁達在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既實現了穩,又取得了進。袁達介紹,從內部構成看,9月CPI上漲的結構性特徵依然明顯,受非洲豬瘟疫情等影響,豬肉及其替代品價格明顯上漲,帶動整體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2%,影響CPI上漲約2.2個百分點。

原標題:發改委:實物量指標能夠支撐經濟平穩判斷

□本報記者 劉麗靚 

21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袁達在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既實現了穩,又取得了進。對於個別外媒質疑我國經濟數據,認爲我國經濟增速“嚴重放緩”,這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站不住腳的。

“隨着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只要就業擴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改善、發展質量效益逐步提高,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袁達表示,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這在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快的。三季度經濟增速雖略有放緩,但發展質量仍在持續提升。實物量指標是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反映,完全能夠支撐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的判斷。

袁達指出,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發展優勢不斷顯現,二是發展環境持續改善,三是發展動力日益增強,四是發展信心更加堅定。

袁達介紹,從內部構成看,9月CPI上漲的結構性特徵依然明顯,受非洲豬瘟疫情等影響,豬肉及其替代品價格明顯上漲,帶動整體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2%,影響CPI上漲約2.2個百分點;9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69.3%,牛肉、羊肉、雞肉、鴨肉、雞蛋價格同比上漲9.4%-18.8%,合計對CPI漲幅的貢獻近70%。如果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來看,年初以來漲幅呈逐步回落態勢,9月同比上漲1.5%,1-9月平均上漲1.7%。

袁達指出,針對豬肉價格明顯上漲和物價運行的新形勢新變化,將進一步加強價格監測預測預警,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品種,特別是豬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變化的監測預警頻次,根據需要及時採取相應調控措施,促進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