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全省農民夜校網絡直播示範課( 健康生活專場) 在都江堰市大觀鎮欣禾社區舉行。

作爲宣傳黨的政策、普及致富技能、傳播文明新風、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全省農民夜校網絡直播示範課自去年底啓動以來,已經進行到第三次。本次由四川省委組織部主辦,成都市委組織部承辦,都江堰市委組織部協辦,成都村政學院(都江堰市委黨校)及都江堰市大觀鎮黨委爲執行單位的網絡直播示範課通過“天府先鋒”、“蓉城先鋒”網絡平臺和微信公衆號全程同步直播,全省4.5 萬餘所農民夜校、180 餘萬名黨員羣衆通過網絡和手機收看,成都市2 萬餘名黨員通過線上觀看直播,13 萬餘名黨員線下通過農民夜校(基層“微黨校”)實名集中收看。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農民夜校直播示範課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所創新,做菜、養生等新元素的介入催動基層羣衆的參與熱情持續高漲。

活動現場,暖場節目三句半——《說唱新時代》贏得臺下上百名社區羣衆拍手叫好;都江堰市大觀鎮大觀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國強對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熱情洋溢的宣講深入淺出,現場互動連連;隨後由當地三位“鄉村大廚”進行的家傳菜製作分享、大觀鎮欣禾社區退休教師楊成富帶來的秋季健康養生知識分享等環節吸引了周邊衆多羣衆參與其中。

農民夜校,有味道——網絡直播示範課現場紀實

“緊張不?臺下一百多名觀衆,全省一百多萬人在看你直播。”

“有啥子好緊張的嘛,一切都是正常發揮。”李國強擦了擦手心的汗珠,笑着說道,邊說邊拿起旁邊滿滿的水杯,一飲而盡。

李國強剛剛在都江堰市大觀鎮欣禾社區廣場上通過全省農民夜校網絡直播課向全省180 多萬黨員羣衆進行了長達30 分鐘的演講。作爲都江堰市大觀鎮大觀社區黨總支書記,數十次的練習早已讓他將手中的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宣講稿爛熟於心。

“我們講‘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啥子是‘一干多支’喃?有人把它認作‘一千多支’,曾經還有人把大千世界認作‘啊!大幹世界’,當然這是笑話。”李國強拿着話筒哈哈大笑了兩聲,引得臺下觀衆一陣爆笑。

清了清嗓子,他接着說:“‘一干’就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充分發揮大成都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通俗地講,成都就是四川發展的軸心嘛!一干就是指成都。‘多支’是指什麼呢?就是指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版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競相發展,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作爲社區居民的“老熟人”,李國強用標準的四川話夾雜設問句和冷幽默的演講極具親和力。

“李書記!你剛纔講產業要振興,我們搞養豬場、養牛場算不算產業,爲啥子要叫停喃?”臺下一位老農舉手提問。李國強回答說:“這個問題確實還很現實,爲什麼要叫停,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成都市‘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劃定的禁止養殖區內和適度養殖區內,這範圍內的養殖肯定是要被叫停的;另一種情況是不在以上範圍內的可以發展養殖。我們大觀就不在以上範圍內,是可以養殖的。但是!但是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要以不造成環境污染爲前提,如果大量的牲畜糞便得不到規範化處置,而是隨便排放,污染環境那是肯定也是要被叫停的……”

下臺後,李國強走進辦公室,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此時,空氣中開始瀰漫起活動現場“家傳菜”製作過程中散發的陣陣香氣……

對話:解讀農民夜校網絡直播示範課

農民夜校網絡直播示範課的開展對鄉村振興有何重要意義?基層農村發展還面臨哪些瓶頸和桎梏?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活動執行單位代表官青及李國強有着明晰的解讀。

官青:成都村政學院青年教師

官青:更多農民喜聞樂見的內容值得挖掘和拓展

《讀村》:作爲系列活動,夜校直播示範課對農民起到了哪些積極作用?

官青:全省農民夜校網絡直播示範課是省委組織部主辦的活動,從去年12 月份開始,這裏已經是第3 次了。說是“夜”校,但不一定是晚上搞,這是不拘泥於傳統形式的一種農民培訓,宣傳黨的政策、普及致富技能、傳播文明新風,增強他們的文化素質和修養,提高脫貧致富的能力。

從培訓的內容上來說,產業經濟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宣傳黨的政策,比如前不久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此次網絡直播示範課就把對全會精神的宣講也貫穿進來作爲課程的主題之一。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示範課的名稱是“健康生活專場”,所以還把倡導健康生活,傳承優良家風這些內容一起融入進去,農民羣衆除了可以瞭解到全省發展的方向和部署,還能學習到很多與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讀村》:“家傳菜”的形式很新穎,活動設計時怎麼考慮的?

官青:“家傳菜”這個環節的設置,除了讓大家的廚藝得到精進,更重要的是把它背後蘊含的家風家訓傳承下去。據我瞭解,以前很多的農民夜校課堂大多就是理論宣講,比如黨代會、全委會精神宣講,這肯定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有時還涉及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等等,但是像“家傳菜”製作分享這種實用、新穎又富有意義的內容,還是第一次。

爲什麼會想到做菜這個元素?省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的領導來成都村政學院調研指導工作的時候與我們交流到,農民夜校要創新形式和內容,要教農民想學的、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怎麼做好一些家常菜、婦女在家怎麼更好地帶娃娃,這些內容都是農民關心的,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除了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和種養殖技術方面的理論和實操,這種生活中的小技能也是他們想學的。

《讀村》: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對未來有何借鑑意義?

官青:其實有很多農民喜聞樂見的內容值得挖掘和拓展。由於農村空心化問題日益凸顯,農民夜校培訓對象大多爲留守在家的老弱婦孺或偶爾返鄉的農民工,因此培訓內容就應富有針對性且淺顯易懂。例如,針對婦女進行婦女健康知識教育、廚藝傳授、刺繡技藝培訓等,針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維權法律知識普及等等。還有像家庭關係、婆媳關係怎麼處理,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怎麼解決生活問題這些方面都很有探索的價值。

此次農民夜校直播示範課從籌備之初就明確了按需施教的指導方向,量體裁衣、羣衆點菜、夜校烹飪,既有針對性,也富實效性。這次的家傳菜環節,三位“鄉村大廚”現場製作,十幾個觀衆評委人手一個獼猴桃,你喜歡喫哪樣菜就給他投一個獼猴桃,這些獼猴桃都是當地的特產,包括這裏炒菜用的藏香豬肉、筍子、醬、紅油等,都是本土特產,這次活動另一個值得借鑑之處,就是將本土綠色生態的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推介出去,對於帶動當地農村產業經濟發展也是有所助益的。

李國強:都江堰市大觀鎮大觀社區黨總支書記

李國強:人才、項目、資金仍是基層發展最需解決的瓶頸

《讀村》:從直接執行者的角度,怎麼看待這次農民夜校形式?鎮上以前有過類似培訓嗎?

李國強:這種形式非常好。如果單純用讀解政策的常規方式,並不一定好,而且講得太多,大家也接受不了。就應該以這種通俗、貼近生活的方式來搞:第一,有節目看;第二,有可以實際參與的事情來做。比方說做菜,能夠實實在在學到他們喜歡的東西,然後配合演講,如果演講到位的話,大家的接受程度明顯更高,對大家提升思想文化素質也有很大幫助。

以前我們大觀鎮搞的培訓一般也就是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產業方面的,比如獼猴桃種植技術。這裏有很多的獼猴桃農戶,附近還有個專門的合作社。山上的農產品就更多了,比方說桃源社區的青梅基地,梅子很好喫,還有跑山豬、藏香豬、冷水魚這些產業。第二方面就是養生,請外面公立醫院的醫生來講,例如說秋冬季怎麼保養,怎麼穿衣,什麼是“三高四高”,這種活動老年人的參與度很高。第三方面就是文化,主要就是家風家教、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還有其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匹配的內容。

李國強在網絡直播示範課中宣講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

《讀村》:農民的反饋如何?年輕人蔘與積極性高嗎?

李國強:農民的反饋如何最根本的還是在於活動組織者是否用心。你是想把這個事情做實,還是僅僅做個樣子,你是可以選擇的,但我的觀點是,做就一定要做實。從這次活動來看,附近農民的參與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因爲他們有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年輕人方面,比如我們開展家風家教的活動,想方設法要把年輕人調動起來,只是本地很多年輕人在外打工沒有時間回來,我們也一直在做相關方面的努力。事實上,農村發展好了,家門口掙得到錢了,年輕人自然願意留下來,要是發展不好,你怎麼留也留不住,更不用說這些活動能對年輕人起到什麼影響了。

《讀村》:本地的產業經濟發展情況如何?農民夜校能夠爲提振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助益?

李國強:從目前的產業發展情況來看,還是比較滯後的,主要這邊沒有相關的工業配套。現在要想自己搞加工的話,環保要求非常高,很有可能環評不達標連證照都辦不到,怎麼實現高質量發展?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農民夜校的出現很有必要。

現在是市場經濟,農民單打獨鬥不成規模、又缺乏技術,是很難取得高效率發展的,農民夜校的培訓一方面是提高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另一方面還能教會他們怎麼和外界加強聯繫,加強合作,這些內容對現代農民來說不可或缺。

《讀村》:除了農民自身條件問題,基層農村發展還面臨哪些瓶頸和桎梏?怎麼解決?

李國強:最大的瓶頸還是缺乏人才。基層農村發展需要智慧,需要相關的人才配套,沒有人才支持,就算你抱着錢給他,也扶不起來。比如現在有些地方搞的“公司+ 農戶”的模式就很不錯,用那些優秀的智力資源、人才資源去帶動相對後進的農民羣體,獲得協同發展。第二就是缺乏資金和好的項目,而農村發展最實際的依託就是項目。一個大的項目落地能夠將周邊多種經濟形式“盤活”。比如川外在附近辦了一個學校,我們當地就有不少農婦一起到學校外開辦小賣部,自己就能實現創收了。如果所有發展都只能被動地靠政府推着走,沒有內生動力,最後自己的產品賣不到錢,產業得不到發展,還會造成很多資源浪費。人才、項目、資金這三方面問題解決了,基層農村自然就發展起來了。

另外,信息本身也是財富,很多農民自身知識文化素養不高,信息的獲取能力也比較滯後。針對這方面,我們大觀鎮也有組織農民去學習外界的先進經驗,比如到外省去看一些發展得好的村子是怎麼弄的,農民看完之後就會受到啓發,回來之後想清楚該怎麼做,有地、有人,馬上就能行動起來。

農民夜校,助力鄉村振興

新時代的農民夜校通過網絡直播等新技術、新思路,搭建起全省各地基層羣衆溝通的橋樑,對全省廣大農民增強綜合素質、提升生活質量、助推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剛剛頒佈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年規劃,是統籌謀劃和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綱領。規劃指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之前很多地區的農民依靠諸如農村電商等集約化產業取得不錯成效,而若一個地區的農民暫時缺乏大幅創收的客觀條件卻依然能夠安居樂業,是什麼因素在背後默默推動?

大觀鎮欣禾社區居民李永忠的回答給了我們答案。他是這次農民夜校網絡的全程參與者。當被問及對活動的感受時,他洋溢的笑容就跟當天的陽光一樣燦爛:“巴適!”

簡單質樸的回答往往最能直擊人心。沒有人強迫,沒有人安排,誰都能看出他下臺後在外圍人羣中持續不斷的鼓掌歡呼是發自內心。經濟發展只是鄉村振興的一個方面,在目前普遍都能喫飽穿暖的環境下,精神生活的豐富程度、對未來的憧憬嚮往、以及“日拱一卒”提升自我的充實感同樣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

農民夜校無疑滿足了農民在精神層面的衆多需求。李永忠說,自己的節目能夠通過網絡向數以百萬計的人羣展示出去,覺得很開心,課程中的做菜環節他也很喜歡,期待更多這種有趣又富有意義的活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