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不能因極端案例而標籤化歸國人員,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營造”出海外華人華僑回國就是坑害中國的輿論氛圍。一名正在上海隔離的海外學子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心理上的煎熬讓我選擇回國,但我不希望給國家增添任何麻煩”“在國內疫情爆發時,我們大部分在海外的留學生都在積極地尋找物資,聯繫本科學校的校友會進行捐贈,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原標題:說他們“千里投毒第一名”,很不合適)

說他們“千里投毒第一名”,很不合適--上觀

“建設家鄉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祖國拿你當親人,你把祖國當冤大頭”……連日來,輿論場中瀰漫的這種論調,令人擔憂。

應該看到,確有極個別歸國人員瞞報謊報個人情況,不配合防疫安排,加大了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對此種行爲,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嚴肅看待,依法依規進行嚴懲。畢竟,當前境外疫情輸入的壓力越來越大,切不可掉以輕心。

但是,不能因極端案例而標籤化歸國人員,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營造”出海外華人華僑回國就是坑害中國的輿論氛圍。

說他們“千里投毒第一名”,很不合適--上觀

有人說:“此次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這番話,既道出了海外華人的不易,也反襯出他們對祖國的赤誠。不久前,不少海外學子、海外華人自覺行動,全力籌集國內急需的醫療物資,成爲“萬衆一心中的一撇一捺”。家國情懷,令人動容。

一名正在上海隔離的海外學子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心理上的煎熬讓我選擇回國,但我不希望給國家增添任何麻煩”“在國內疫情爆發時,我們大部分在海外的留學生都在積極地尋找物資,聯繫本科學校的校友會進行捐贈,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他們回國“避難”,怎麼就成“投毒”了?如此言辭,顯然不客觀,也不厚道,只會讓海外遊子、海外華人華僑傷心。

最關鍵的是,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公民,是我們的同胞。海外疫情嚴重,祖國是他們的避風港,回到祖國懷抱是他們的合法權利,保護好他們也是國家的責任。

對歸國人員,少一些極端攻擊謾罵,多一些理解和幫助,更別“另眼相待”歧視他們。危難時刻,同胞們更應心手相牽。

netease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劉雨欣_B120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