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警又撥通了張女士提供的羅某姑姑的電話,表明身份後,李昂表示,根據案件的金額和性質,有可能定性爲刑事案件。張女士撥通羅某弟弟的電話,對方表示,“我不姓羅,不認識胡某和羅某”。

長沙市民張女士微信代購一個近萬元的女包,付款1個月卻遲遲收不到貨,代購男子突然失聯。張女士意識到自己可能遇上了詐騙遂報警求助。近日,在民警幫助下,張女士成功拿到了退款,還收到民警附贈的“防詐騙手冊”。

市民“微信代購”險失近萬元 民警介入2天成功退款 防詐騙手冊助消費者維權

代購付款後賣家失聯

今年2月中旬,張女士通過朋友胡某介紹,向其曾在意大利留學的表哥羅某處購買一款品牌女包,在從羅某處得知收貨時間等相關事宜後,張女士支付了1000元定金,約定餘款由羅某提供購買視頻後結清。21日,確定購物小票和商品視頻後,張女士支付了7850元的尾款。

3月9日,張女士沒有收到包發貨的任何物流消息,詢問羅某後得知:境外商品清關相對複雜,清關速度慢導致時間延誤,幾天後會有單號交付,請張女士耐心等待。

到了18日,張女士仍沒有收到任何電子或書面的物流記錄,再次聯繫羅某,羅某回覆稱貨物在香港。此時,距確定交易時間已過去1個月了。

3月底,仍沒有收到任何物流信息的張女士決定向胡某求助,希望胡某催促羅某儘快交貨。胡某當日在微信上催促羅某,羅某無回應。此後,胡某因沒有羅某國內的電話號碼,便聯繫了親朋好友,均表示與羅某沒有聯繫。

最後,胡某向張女士提供了羅某弟弟等人的電話。張女士撥通羅某弟弟的電話,對方表示,“我不姓羅,不認識胡某和羅某”。

民警介入2天追回貨款

4月10日,張女士多方聯繫不到羅某後決定報警。

根據張女士提供的線索,桂花坪派出所民警李昂判斷,有胡某擔保,並非普通的詐騙案,並告之張女士:先根據她提供的電話與對方溝通,若溝通不成再討論追償的辦法。民警遂撥通了張女士提供的羅某弟弟電話,對方拒接電話。

民警又撥通了張女士提供的羅某姑姑的電話,表明身份後,李昂表示,根據案件的金額和性質,有可能定性爲刑事案件。在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後,對方在電話中向張女士表達了歉意,表示一定會通過聯繫羅某父母找到羅某。

不久,羅某撥通了張女士的手機,表示自己不是詐騙,只是貨物被海關扣下不知如何是好才失聯。

“你要爲你表妹(胡某)着想,她可是你的擔保人。你要是走了岔路,她可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電話裏,李昂對羅某進行了普法教育。

2天后,張女士成功拿到退款8850元。她第一時間告知李昂:“李警官,羅某已經把錢退給我了,感謝你的幫助。”

防詐騙手冊爲市民敲警鐘

4月22日,李昂用手機拍了40餘張圖片用微信發給張女士,這些圖片是一本防詐騙手冊的內容。“儘管案子已破,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把手冊發給她。”李昂說。

記者看到,手冊上有常見的詐騙手段及相應的警方提醒,包括了微信代購詐騙、匯款詐騙、網購詐騙、貸款信息詐騙手段等。

“幸虧有李警官的幫助,挽回了我近萬元的損失,他發給我的防詐騙手冊我會認真看的。”張女士說。

派出所所長龔科提醒消費者,線上交易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騙,確定購買時要詳細察看其銷售管理模式及服務保障,要保存好交易憑證、聊天紀錄,以備不時之需。

“不要隨意添加好友,要仔細確認對方真實身份,保留對方相關身份信息,用正規渠道進行交易,切忌輕信盲從。”龔科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