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网友这样评论:“在结局揭晓之前,影片所制造的各种希望和光明,给人一种政治主旋律的错觉,直到了后来,急转直下的剧情,却给予观众一记响亮的耳光,终究无法圆满,在这样仅有一个场景的空间里,映射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电影一开始,导演就设置了一个非常压抑而沉闷的场所——棺材。

电影大师戈达尔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想要拍电影,你只需要一个女孩和一把枪。”

这句话看似有调侃的意味。

然而,在电视史上,还真有一部电影,只用了一口棺材和一个男演员,就创造了电影史上投资回报率的票房奇迹。

这就是电影——《活埋》。

01,300万美元成本,收2000万美元

这部电影是一部神作,它的制作成本只有300万美元(人民币2100万),拍摄这一部电影用了一口棺材里,这是唯一的场景,最终却收获了1943万美元(人民币1.37亿)的票房成绩。

在我国的豆瓣上,10万人也给出了7.9分的高分评价。

一位网友这样评论:“在结局揭晓之前,影片所制造的各种希望和光明,给人一种政治主旋律的错觉,直到了后来,急转直下的剧情,却给予观众一记响亮的耳光,终究无法圆满,在这样仅有一个场景的空间里,映射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02,封闭空间内的人生百态

西班牙导演德里戈·科尔特斯的这一部小成本电影,在极致封闭的空间里,完成了不俗的独特叙事。

对于电影史上都有着宝贵的镜鉴价值。

一个卡车司机,这也是唯一的演员。

在伊拉克被一群叛变者绑架之后“活埋”。

电影一开始,导演就设置了一个非常压抑而沉闷的场所——棺材。

更可怕的是,这一口棺材从头到尾都没有离开过镜头,听起来是不是后背发凉啊。

这个时候,男主角的身边有三样东西:

一个打火机;

一部电量即将耗尽的手机;

一个小刀;

他在黑暗中睁开了眼睛,小心翼翼的拿出打火机照亮了四周。

(这个经典的镜头,在2019年我国的翻拍作品《误杀》的刚开端,男主角的自救也用过。)

周围什么都没有,除了无尽的黑暗。

看到厚实的模板,他知道自己被“活埋”了。

男主角开始了疯狂的自救。

首先得有信号。

他拿出了自己的手机,疯狂的搜寻信号。

911报警电话,FBI,以及自己身边可以帮助他的朋友,亲人。“求求你们,告诉我你们正在救我!”

寻求绑匪放了他,可却要交出500万美刀;

他要有这么多钱,还做啥生意?

然而最终能够在乎他生死的,只有自己的家人。

如何逃生,便成为了电影的叙述引子。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如果仅仅是依靠男主人的逃生来作为主体的话,略显单调,也会丧失电影的人文价值。

德里戈·科尔特斯最为高明的一点,便是利用这个狭窄空间的叙事,来映射和反衬一个比“活埋”更令人内心绝望,崩溃和窒息,触目惊心的人生百态。

03,绑匪和人质,到底谁伤了谁?

在电影中,绑匪和美国的人质有这样一段对话:

人质:我只是一个卡车司机,伊拉克战争和我没有关系,我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工作,开卡车而已;

绑匪:那么911事件呢,也和我没有关系。可是你们美国人来了,我就失业了;

人质:我们美国人来到这里,是为了重建伊拉克。

绑匪:为了重建,重建什么?重建你们美国人摧毁的伊拉克?

......

这一段对话,堪称是整个影片的最精华对话。

在密闭空间内,时刻充斥着让人压抑,无助的绝望气氛。

在其他电影中,一提到“绑匪”。

我们的第一印象,都是凶残,奸诈,为了金钱和利益惨无人道;

而《活埋》里面的绑匪,似乎在彪悍,强势的背后,隐藏着些许无奈,增加了更多的生命力和人物的立体感。

对于伊拉克战争来说,本来是政治层面的。

然而,战后的创伤却永远是人民大众来承受的。

战争对于人们的身心伤害是永恒的。

德里戈·科尔特斯这样评价他的电影:“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也只能仅仅依靠故事情节了,不管它是否有趣味性,不管是否能够抓住观众的吸引力,也不管它是否会很迫切的让观众直到下一秒的发展,这部电影都是具有伟大意义的存在。”

04,棺材

其实,对于电影艺术来说,密闭空间的叙事有很多。

比如《电锯惊魂》《极限空间》《地心营救》《水果硬糖》《后窗》《插翅难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大白鲨》《十二怒汉》《东方快车谋杀案》等。

这些电影也大多都有自己的特点。

然而,这些封闭场所,只能称为“相对封闭”——

即虽然封闭,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不同性格的人或者是场景中的道具,镜头延伸等方面为我们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故事。

而在一个棺材里面,只依靠一个人,就能将一个故事惟妙惟肖的呈现出来的,《活埋》还是具有颠覆性的。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离开过棺材,主人公作为惟一的主角,从头到尾上演的都是一场独角戏,但是却将艺术推向了极致。

由于场景的限制,电影的整体色调是“漆黑一片”。

导演的补光,调焦等难度也加大。

在棺材里,不能打远景,只能依靠脸部,侧面的大特写或者是黑屏方式来表达他的求助。

据了解,这部电影在拍摄的时候,搭建了7口棺材。

其中有一个是可以随意活动和抽取的木板墙,可以确保相机能够360度游刃有余的捕捉到这些各种镜头。

让观众观看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压抑和沉默。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出现“棺木”。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说到这个词语,本来就意味着不吉利,意味着死亡,压抑和沉闷。

而导演却能够只使用这样一个场景和道具,就能够拍成一部史诗级的艺术品,更是一个绝唱。

在影片的背后,棺材是束缚人自由的场所。

何尝不是束缚人思想的场景?

它并不仅仅是电影《活埋》必备的道具,却象征着一个符号,一个标志。

在人们的生活中,纵然有着自由和随意活动的场所。然而每个人的生长空间都是有限的,稍微不注意,就会像这一口棺材里的那样——四处碰壁,遭遇危机。

而男主人公的反抗,逃脱,挣扎则代表了现实中人们对于所处环境的无可奈何和无力抗争。

不算是处于求生的本能,还是坚韧的自救。

在强大的环境面前,始终无法做到华丽的转身。

挣扎毫无意义,至少他努力了,落幕无悔!

撑住了,也许能够保留着一点希望。

结局如何,看天看地吧。

人生何尝不是一样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