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雲南已故名老中醫呂重安老先生治療慢性氣管炎的經驗。呂老認爲本病多發於老年體弱之人,反覆發作,病程較長,因此虛寒證或虛中挾實者多,而單純實熱證者少;脾虛生痰、腎不納氣者多,而單純“肺氣膹鬱”者少。因此治療的重點在於顧及“脾腎”陽氣。

慢性氣管炎治療經驗

作者/羅銓 李玉華 李慕賢 呂梓令

慢性氣管炎是臨牀常見多發病,其症狀特點大都具有“咳、痰、喘”三個特徵。以咳嗽而論,呂老本內經之旨,認爲咳嗽內經雖指出咳“此皆……關於肺”(《素問·咳論》),說明治療咳喘不僅要注意到“肺”的局部症狀,更要重視全身五臟六腑的影響。

慢性氣管炎多見於老年體弱之人,反覆發作,病程較長,因此虛寒證或虛中挾實者多,而單純實熱證者少;脾虛生痰、腎不納氣者多,而單純“肺氣膹鬱”者少。因此呂老治療慢性氣管炎重在顧及“脾腎”陽氣。

咳:爲肺失宣肅的表現,宜宣散肺氣。如有新感外邪,應辛散爲主,切忌補益,用藥不可過於苦寒,以免鬱閉肺氣,如桑皮、牛子、芩連、雞苦膽等。呂老認爲都不可用之過早,慮其阻遏肺氣,苦寒敗胃。

痰:脾爲生痰之源,肺爲貯痰之器,脾陽不振,則不能運化水谷精微而化爲痰濁,上阻於肺而成咳喘,所以治療當按金匱所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原則,溫運脾陽,以去生痰之源。

喘:喘分虛實。《素問·大奇論》:“肺之壅,喘而兩胠滿”,此言外邪壅肺之暴喘,病屬上焦;《素問·髒氣法時論》:“腎病者,腹大脛腫,咳喘身重,寢汗出,憎風”此言腎不納氣,腎氣上逆之虛喘,病屬下焦。慢性氣管炎之喘以下元虛損爲主,亦有兼外邪襲肺,虛中挾實者,治療應溫腎降氣,攝納腎氣爲主。

基於以上認識,呂老常用四逆湯(附片、乾薑、甘草),薑桂苓半湯(生薑、桂枝、法夏、茯苓),二陳湯(陳皮、法夏、茯苓、甘草)加減化裁,宣肺加麻黃、細辛;降氣加蘇子、杏仁、白果、沉香;溫中加吳萸、砂仁;祛痰加白芥子、萊菔子;利溼加澤瀉、木通、通草等,臨牀取得較好療效。

例一:

李張氏 女 65歲 住院號105—1

入院日期59年12月13日;出院:60年1月31日;中醫治療摘要:

12月14日:久患咳喘多年,近周加劇,咳喘不能平臥,吐黃稠痰,呼吸困難,心悸、煩躁,厭食作嘔,脈濡數,重取無神,舌苔白潤,西醫診爲慢性氣管炎、肺心病,心力衰竭。中醫診屬下虛上盛,虛陽欲脫,病危可慮,擬溫陽化痰,佐以收澀。

附片一兩 生薑五錢 法夏四錢 陳皮一錢 衝五味子一錢

12月16日:脈沉弱而數,苔白膩,氣喘心悸咳減。仍咳嗽,氣短,畏寒,煩躁自汗,大便瀉,仍擬原方加減。

附片一兩 乾薑三錢 炙甘草二錢 法夏三錢 砂仁二錢 茯苓四錢 肉桂一錢

元月13日:近服上方加減,咳喘已少,仍氣短、肢冷,心煩出汗,少眠,脈沉小,舌白潤,病已好轉,可出院休養。

附片一兩五錢 川姜六錢 法夏三錢 桂心二錢 白朮四錢 甘草一錢

按:本例患者爲咳喘重症,脾虛生痰,腎不納氣,形成下虛上盛,虛陽欲脫之危重局面,治療始終顧及脾腎陽氣,用大劑姜附回陽救逆,挽回危局。

例二:王x x 38歲 小綠水河13號

初診:59年2月27日:久患咳喘,面腳浮腫,經用溫陽利水、燥溼化痰之劑,病已好轉,近日外感風寒,咳喘復作,畏寒發熱無汗,頭身肢痛,神差嗜眠,面浮不渴,脈沉細,苔白潤,症屬心腎陽虛,寒陷少陰,頗重,擬溫經散寒。

附片一兩 麻絨一錢 細辛七分 桂尖四錢 茯苓四錢 法夏三錢 生薑四錢 甘草一錢

二診:2月28日,苔白潤,脈沉細,寒熱減,頭身肢痛亦減,仍咳嗽喉痛,神差嗜眠,食少面浮,是寒陷少陰未解。

原方加桔梗兩錢

三診:3月1日,苔白潤,脈沉細,寒熱已止,尚咳,面浮,食少,嗜眠,是腎氣虛,寒溼滯。

附片一兩 炮姜三錢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法夏三錢 茯苓三錢 陳皮三錢

四診:(略)

五診:3月15日:脈小濡,苔白潤,咳止,仍頭昏、腹脹、面腳浮腫,尿短,擬溫陽利溼。

附片二兩 乾薑八錢 茯苓八錢 砂仁二錢 桂尖五錢 公丁四錢 通草二錢

以後用此方加減數劑,諸症逐漸好轉消失。

按:陽虛之體,久患咳喘,又新感風寒,寒陷少陰,初用麻辛附子湯合薑桂苓半湯溫經散寒,透邪外出;次用四逆合薑桂苓半溫散壅滯之痰溼;最後丁砂四逆加味溫陽利溼,振奮脾腎陽氣。用藥始終顧及“脾腎”,而根據病情發展靈活加減。訓導後學,頗有裨益。

——END——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雲南醫藥》,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