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和古人比起來,現代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細節,在古代都是一種精緻的體現。比如說起名字這種事情就是其中之一。古人對於起名字有很多禁忌,並且還有這樣的一句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

在古代,大多數勞動人民對名字這種事情不太在意。因爲古代王朝太平的時候,老百姓一般很少離開本村:一來是封建王朝不鼓勵農民到處亂走,二來方言問題也導致農民離開家鄉以後,溝通不便。因此,古代主流百姓起名字很隨意,往往是狗蛋、二狗子這樣的名字。家裏稍微有點條件的,會考慮請私塾先生給取名。而私塾先生取名的規矩,就有上文提到的俗語。

先說“男不帶天”。古代華夏人信仰上天,皇帝每年都要去天壇祭天,並且皇帝的皇權來源也是“天授”,因此皇帝自稱天子。這種氛圍讓老百姓對上天極爲敬畏。而且古代老百姓認爲,起名字儘量以卑微爲主。因爲一個人的福氣如果不夠強,那麼取的名字太高端,可能導致孩子養不活(按: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古代農民給孩子取名叫二狗子、狗剩子的原因之一)。

當然,更多時候,很多人一輩子連名字都不曾有過。比如說根據《史記》記載,劉邦的本名叫劉季,劉邦的二哥叫劉仲。很多人不明就裏,以爲這是劉邦和他二哥的本名,但其實,仲和季是古人的叫法,翻譯成現代的語言就是劉邦的本名叫劉老三,而劉邦二哥的本名叫劉老二——換句話說,劉邦兄弟倆原本沒有名字,但司馬遷不好明說,只好委婉記錄。而天這樣的字樣,如果給孩子用在名字裏,很可能導致孩子受不起這樣高端的名字,從而影響壽命——古代農村醫療水平太差,因此嬰兒夭折率很高,古人將這種夭折率理解成是福氣不夠的原因。這便是“男不帶天”的原因。

再說“女不帶仙”。在當下,很多女孩子被叫做“小仙女”,但是在古代,這是一種不吉利的體現。因爲在古代,“仙女”只有是天帝的女兒,纔能有這樣的尊號,而凡人家的女兒如果明知有一個“仙”字兒,容易折壽:因爲這樣給女兒取名字,會導致天上的神仙憤怒,進而導致女兒的成長之路存在很多不幸,甚至有不好養的情況。

當然,這種忌諱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不復存在了。事實上,小編從小到大,有不少朋友的名字裏都有一個“天”字。其實古人對於這類忌諱也並非完全在意。比如南宋著名宰相文天祥,他的名字裏面就有一個“天”字。清朝名臣慕天顏,他的名字裏面也有一個“天”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對於古人來說,“天”這種避諱並不嚴重。古人對於這種忌諱尚且並不看重,更不用說我們現代人了。因此這類民俗,我們當作一個傳統來了解就好,不必太在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