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斗牛家人们,你们最可爱睿智的斗牛财经小编上线了,每天给您分享最好资讯

斗牛财经专注投资者教育传递最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分享最新风口,帮助更多投资家人

昨天,我与一位民营企业家进行了交谈。这位企业家非常纠结,他这几天得做一个事关企业未来命运的抉择。有一家上市公司,想花5个亿收购他的企业,2个亿现金、3个亿换股,收购完成,他将成为上市公司的二股东,持股比例远不及大股东,这意味着他将失去对自己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在对赌期结束后,他将离开自己的企业。

卖掉企业,企业就不是自己的了,自己就不用那么操心了,特别有了上市公司的资金支持,自己再也不用为工资、房租等流动资金烦恼了。交易完成,2个亿现金到手,当然,我提醒了他,这2个亿要交很多的税,剩下的,等股份解禁后也能套现,他手上将有几个亿现金,这辈子花肯定是花不完的。而他现在,虽然公司一年利润有两三千万,估值也能达四五个亿,可他个人账上的现金,一百万都没有,钱都投到公司里面了,因为发展需求,公司都还很缺钱,不可能还能从公司拿钱出来。

所以,几个亿对于一位中型规模企业的企业家而言,依然极具诱惑。但他依然不甘心,毕竟是自己经营了快二十年的企业,卖掉后就不是自己的了,而他真实意愿是自己独立做大做强,再坚持一下,规模再大一点,去独立上市,上市成功后,进一步把企业做大。他现在不到五十岁,正是做事业的黄金时期,还有大把精力。

当然,独立上市也有风险,要独立上市,企业规模至少还得翻一倍,这需要有资金支持,能否筹集到足够资金存在一定风险。还有,他总担心独立上市难度太大,而把企业卖给上市公司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上周五出台了被市场视为松绑并购重组的政策,并购重组一下就变得又活跃起来了。

他担心政策是不是更鼓励并购重组了。我告诉他,上周五出台的并购重组新规,修改的都是借壳上市的条件,而非上市公司对外收购,两者是有区别的:一家企业借壳上市,原企业的控制权不会变化,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变了;而上市公司对外收购,被收购企业的控制权变了,上市公司控制权不变。借壳上市也是独立上市,而被上市公司收购则是“卖身”。他明白了。我再告诉他,最近两年,咱们证券市场改革主旋律是松绑首发上市(IPO),比如最大举措是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让亏损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架构企业等原本不能上市的,现在都可上市了。

上市审核速度也大为提高,原来需要两三年,现在只需要三四个月了,境外上市审核都要半年时间,比境外还快了。而且审核也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只要企业不搞财务造假,不搞违规信息披露,有些瑕疵,也能上市。我明显感觉他到一直阴暗的表情出现了一丝亮光。我继续说:创业板的注册制也快实施了,上市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对行业的要求应该会与科创板有所错位,你的企业应该能满足创业板的行业要求,养猪的都能上创业板,你有什么好怕的!他笑了,一种发自内心很轻松的笑。

他问我,未来借壳上市是不是会大幅增加?我反问他:如果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首发上市,二是借壳上市,你选哪条?他说:那肯定是首发上市啊,借壳还得付出几十亿的壳成本,能自力更生,谁还会愿意去借呢!我说,这就对了,借壳上市是有所松绑,但如果首发上市放得更开,借壳上市案例是不会增加的。

他赞同了我的观点。借此机会,我继续给他分析,现在想收购他企业的上市公司,有接近30亿市值,但没有实际盈利能力,业务都是为了保壳而开展,等未来首发上市更简单了,此次重组规则修改又让壳变多了,壳还能值二三十亿吗?如果壳大幅贬值,他通过换股得来的、现在价值3个亿的股份,会大幅贬值,只剩几千万都有可能。他说,我的观点跟他们财务顾问的完全不一样,他们财务顾问说,A股并购重组市场还不发达,并购重组才是大势所趋。我告诉他,A股并购重组市场不发达是一个超级大谎言。

我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专门做过一次统计。从2010年至今,A股触及披露要求的并购重组,已完成和在进行的有1774起,那种交易额只有几百几千万、无需披露的并购重组更是不计其数。 直接统计并购规模太难,可以说不现实,因为有统计口径差别大、有的交易未披露等限制,我们看到各种报告对证券市场并购规模的统计,都有严重缺陷。

我告诉他,担心是正确的。A股最热衷于搞并购重组的,并不是主业发展得好的公司,而是那些主业很平淡甚至萎缩的公司,比如想收购他企业的上市公司,就是一家没有实质主营业务的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