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港:好一座宜居之城

耕种,成长,收获

贵港,处处是好景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

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以来,我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截至2017年,中心城区市政道路面积约815.35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2300.35公顷,分别是地级市成立初期的6.7倍、9.33倍;公园总面积达605.28公顷,人均公园面积13.54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罗泊湾大桥横跨南北城区。(郑文虹摄)

我市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城市形象提升年”“城市发展跃升年”和“六城联创”活动,城市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图为市区新世纪广场荷花绽放。(周开强摄)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13446”工作思路,围绕“打赢城市提升主动仗、实现城市大变化”目标,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城市形象提升年”“城市发展跃升年”和“六城联创”活动,加快项目建设,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全力推动城市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

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补齐短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大变化”目标的重要抓手,想法设法破解项目征地和资金瓶颈,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罗泊湾大桥、青云大桥、体育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一大批民生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在投资8.5亿元的园博园建设中,秉承“敢干、实干、苦干、善干”新作风,采取“巧干雨天、抢干阴天、大干晴天”和“5+2”“白+黑”等有力措施,仅用9个月便高质量完成,创造了贵港城市建设的“贵港速度”。

2016年以来,我市投资80亿元,实施93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日益增强。投资15亿元的兴六高速一级连线和金港大道交通改造提升工程全线贯通,投资5亿元的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全部完成16条道路改造,投资2.5亿元的高铁广场项目一期工程局部通车,投资5.96亿元的金港大道东段高架桥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30%,西江大桥维修加固工程今年完工恢复通车,城区新路网初步形成,道路更加宽敞、设施更加完善。截至2017年,中心城区市政道路55条355.4公里,道路总面积约815.35万平方米,分别是地级市成立初期的3.2和6.7倍;城市大小桥梁达40座,比1996年增加37座。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

景观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7年,市中心城区市政道路55条355.4公里,道路总面积约815.35万平方米,分别是地级市成立初期的3.2和6.7倍。图为兴六高速汽车大道西环路立交桥雄姿。(张庆杰摄)

 我市完成体育中心亮化工程等一批亮化工程,75处204栋楼宇和1万多米绿树亮化,荷城夜色更加美丽璀璨。图为夜色中的体育中心。(江金莲摄)

为打造更加丰富的城市色彩,我市深入推进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大力实施进城出入口绿化提升工程,投资1800万元完成东、西、北、西南、军分区等5个进城出入口的绿化景观提升,打造整洁大气的贵港门户景观;完成迎宾大道、金港大道等12条城区重要增彩改造,形成季相分明、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在公园广场和主要街道打造了一批精品荷花景观;完成体育中心亮化工程等一批亮化工程,75处204栋楼宇和1万多米绿树亮化,荷城夜色更加美丽璀璨。

强化园林绿化。截至2017年,中心城区绿地总面积2300.35公顷,是1996年的9.33倍;绿化覆盖面积2668.07公顷,是1996年的8.7倍;绿地率29.04%,绿化覆盖率33.68%。建成贵港园博园、新世纪广场、马草江公园、民族公园、南山公园、东湖公园等6个公园,总面积达到605.28公顷,人均公园面积13.54平方米。

加强照明设施建设。截至2017年,我市城区约有路灯2.15万盏,线路长度540公里,变电控制箱230个(台),分别是1996年的6倍、12倍、44倍。

市中心城区绿地总面积2300.35公顷,是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初期的9.33倍;绿化覆盖面积2668.07公顷,是1996年的8.7倍。图为市民在郁郁葱葱的南山公园晨练。(李家枢摄)

 我市建成贵港园博园、新世纪广场、马草江公园、民族公园、南山公园、东湖公园等6个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605.28公顷,人均公园面积13.54平方米。图为市民在东湖公园晨读。(张庆杰摄)

城市供水和排水排污

能力显著提高

我市引进北控水务有限公司,并对供水、污水处理实行特许经营,促进了供水排水事业长足发展。截至2017年,中心城区有供水厂2座,供水管网总长949.84公里,比2006年增加182公里,日供水量达11万吨,用水人口50多万人。年供水量达5133万吨,水压合格率达98.5%,水质合格率达99.2%。

城市排水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17年,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网长度518公里,比1996年增加491公里。市中心城区5条河道截污与生态治理工程中的牛皮河黑臭水体治理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2%,杜冲江、马草江、沙江基本完成清淤工作;北潭河及木兰河整治工程完成总投资28.7%。市中心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日均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92.1%,达到自治区要求;建成我市第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综合利用走在全区前列。

我市投资5亿元进行城区16条道路“白改黑”工程改造,城市道路焕然一新。图为改造后的中山中路。(张庆杰摄)

智慧城市更智慧

我市全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对行政管理、公共安全、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信息化进行升级,打破数据壁垒,横向建设数据交换共享体系。图为天网监控中心。(陈榕玲摄)

我市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构建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新能源电动出租车、共享单车绿色出行体系,着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图为华奥纯电动公交车在街道上运行。(谭晓军摄)

我市2013年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对行政管理、公共安全、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信息化进行升级,打破数据壁垒,横向建设数据交换共享体系。截至目前,共采集40多个委办局3亿多条数据,13个政府付费项目141个子系统部署上线,智慧党建、智慧市政等9个项目已经试用推广。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7个项目已完成整体方案设计和开发,正在进行系统部署准备工作;“空中课堂”等4个项目已完成平台部署并逐步推广。在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作为全国4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发布;在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峰会上,我市获得“技术创新奖”。

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交通路网内通外联

幢幢高楼鳞次栉比

公园绿地花团锦簇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生态宜居、大美贵港

>>>更多资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

贵港市网信办指导  贵港日报/贵港新闻网出品

内容来源贵港日报

图片来源 ▍张庆杰 陈榕玲 江金莲 郑文虹 谭晓军 李家枢 周开强

作      者 ▍谭彩珍

编      辑 ▍李嘉仪

法律顾问广西君望律师事务所   0775—4251733

报料电话 ▍0775-4523503、4521951、455273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