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应如是,撰稿人,编辑。

作者

应如是

《红楼梦》第五回便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纵观全书,透出曹公本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地方比比皆是,可说整整一部《红楼梦》无处不闪耀着为人处世的智慧。下面仅就所知略荐几例。

给人留点面子

《红楼梦》中的“面子”不仅仅是一种虚礼,在很大成分上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因此,“面子问题”在全书中也就尤为突出。其实,不仅是在小说中,我们现实人常生活,与人交往,“面子”也是很重要的,大家都知道人与人之间一旦“破脸”, 情感和情谊上即便能够“破镜重圆”,难免也会留下一道令人遗憾的裂痕。

因此,面子问题,处理得好,双方愉悦,很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处理不好,双方尴尬,小事故酿成大祸端。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给人留点面子不仅意义重大,也渐渐成为一种人际技巧,甚至可以升华为高尚品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这里所说的给人留面子不是虚与委蛇、讨乖卖好、不辨是非,而是在不伤害是非曲直本身判断的情况下,给人留出余地以保护对方的自尊。

《红楼梦》中平儿情掩虾须镯便是很好的一例。

冬天到了,宝玉和姐妹们在大观园烤鹿肉做诗。平儿也来凑热闹。吃烧烤的时候,平儿把手上的镯子褪下来,一不留神,镯子不见了。后来知道,这只镯子是被宝玉的小丫头坠儿偷了藏起来了。

平儿知道后,并没有把这件事吵嚷出来,而是悄悄的找到宝玉的大丫头麝月,告诉她实情。平儿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伤了宝玉的脸。因为平儿想到了“宝玉是偏在你们(指宝玉身边的丫头)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偏是他真么着,偏是他的人打嘴!”“打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丢人现眼,找人耻笑的意思。

平儿不仅温柔体贴,而且特别心细,考虑问题非常全面,她知道一旦坠儿偷藏镯子的是败露,宝玉面子上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凤姐问的时候,悄悄把这事掩饰过去,又叮嘱麝月以后对坠儿“留心”,避免她重蹈覆辙。事情这样处理,本来可谓非常完美,可惜晴雯听到后把坠儿打骂一顿赶了出去,负了平儿的一番好意。

平儿在大观园中人缘极好,在贾府上下也有良好的人际人脉关系。贾府最高的统治者贾母的大丫头鸳鸯想着给她送菜(虽然很大程度上是看凤姐面子)、在凤姐喝醋大闹,贾母误信委屈了她时东府的珍大奶奶为她辨冤……这都说明平儿上上下下都颇得人心。

平儿的得人心与袭人不同,她用自己善良的本性体贴他人,遇事懂得给别人留面子,同时也是给自己做人处事的余地。难怪连宝玉都喜她“竟能体贴自己的心。”

用暗示说话

贾母是《红楼梦》里智慧老人,处处体现出她的处世智慧。作为贾府的硬核领导(至少是表面上的硬核领导),贾母可谓在这个行贾的地盘内一言九鼎,因此什么话要让贾母亲口说出来,那事情就严重了,不仅是面子上不好看的问题了。因此,贾母表达自己的意见多不直说,而是采用暗示的方式。

采用暗示有很多好处:不伤情面,点到为止,万一自己判断失误,还有回环余地,也可以避免让他人抓住把柄。

我们都知道贾母是力挺宝黛爱情的,要不就不会一开始就让他们吃住在一处培养感情了。可是王夫人作怪,跑到宫里串通元春,企图借端午节赐礼坐实金玉良缘,于是巧妙的把宝玉的礼品和宝钗的礼品弄成一模一样(呵呵,这也是一种暗示)。贾母一见,心知肚明,但她不动声色,借元春让贾府到清虚观打蘸的机会,一举粉碎了王夫人母女的“阴谋”,顺便还给薛家敲了一记警钟。

当时张道士要给宝玉说一个十五岁的小姐,贾母一口回绝,这就告诉人们,对十五岁(比宝玉大)的小姐,我们不感兴趣。这里的“十五岁”有些意思,因为宝钗也十五岁了, 贾母明是拒绝张道士说从小姐,实际是就是告诉人:宝钗太大了,我们不要。

再看看贾母怎样巧解金玉良缘。似乎顺口一提说谁家的孩子也有这么一个金麒麟,(谁家的孩子贾母当然知道,湘云经常在她面前晃悠)也就是说,金首饰并不罕见,如果说金玉良缘,湘云与宝玉也可以呀!贾母这么做就是让薛家知难而退,别等啦,等宝钗熬成大姑娘嫁不出去就晚了。

后来薛宝琴来到贾府,贾母表现出格外喜欢,还煞有介事地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生辰八字。让薛姨妈这个憨憨以为贾母要替宝玉求亲。意思也就是告诉薛姨妈,你家的宝钗在贾府这么多年了,没有提亲,是因为确实看不上她啊。

除了维护宝黛爱情,在处理起家事来,贾母也是把暗示的智慧用得出神入化。

王夫人听了邢夫人挑唆,掀起查抄大观园的风波,贾母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不满的话,却在第二天吃饭的时候,借分剩菜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这次看似家常的分剩菜活动,其实包含了贾母的好几个意思:

贾母把将贾赦邢夫人的菜原样退回,表示了对贾赦夫妇的厌弃,警告他们好自为之,不要在无事生非。贾母把自己吃剩的粥送给王熙凤,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凤姐的体谅和爱护,让大家看看,不许过分欺负这个执行经理。给宝黛的笋和果子狸都是上好的菜肴,这是暗示全家:我就是看好这俩人,要把最好的留给他们,而把一碗肉给了重孙贾兰,也是要大家(主要是王夫人)知道:贾兰是贾府嫡重孙子,你不放在心上,我放在心上。

贾母就是凭借自己的这些智慧,在大家族的乌眼鸡似的的明争暗斗中保持优雅的风度,于无声处,化解纷争,行使职权还留住“慈爱”的美誉的。

谦和忍耐守尊严

尤氏在《红楼梦》中是个很独特的角色。本来,作为宁国府的主母,她也是一人(贾珍)之下,万人(宁府贾蓉及其以下所有主仆)之上的主子,要论起地位来,应该比王熙凤在荣国府高些。但尤氏却因为娘家地位不高,她要想在贾府立住脚跟,赢得家中上下的尊重,是很不容易的。

但尤氏做到了,虽然谈不上在贾府有多受人敬重爱戴,但她至少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尤其在宁国府这个糟糕的环境中,真的实属不易。

开篇不久,就是贾珍和儿媳私通,面对这样的丑闻,面对丈夫的背叛,作为一个女人,尤氏的痛苦可想而知,但她既没有一哭二闹单上吊,也没有跑到贾母面前告状讨说法,而是选择了隐忍。

她用自己的忍耐化解怨恨,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秦可卿的关心(即使只是表面的),因为她知道,发生这种事,重要责任不在于秦可卿有多淫贱,而主要因为自己的丈夫贾珍的荒淫蛮横。为了保住家族的体面,尤氏选择了忍。

秦可卿从病重到一命呜呼,尤氏没有半句抱怨。为避免看到丈夫在秦可卿丧礼上的丑态,还有不符合人之常情的豪华丧礼,尤氏选择称病隐身,虽然任由丈夫胡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但作为此情此境的她,又能怎样呢?劝谏、阻拦,有用吗?

尤氏选择忍,是很明智的。

其实,尤氏的忍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忍一种力量,是一剂化解悲痛的良药。她抛开瞋恨、嫉妒,用忍耐包扎起自己破碎的心,用忍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即使表面上的)。

除了忍耐,尤氏维护自己的尊严还有一个别人想不到的妙招,那就是宽厚谦和。也许她并不知道“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怎样对你”之类的鸡汤文字,但她却在运用着善待他人的智慧。

第七十五回,尤氏来到李纨的稻香村,丫头给她端水洗脸,只需要弯腰捧着,连老好人李纨都看不下去,可尤氏只笑笑说罢了;在贾母屋里伺候完吃饭,贾母留下她吃剩菜,她也毫无怨色,即使下人给她盛上普通的白米饭,她仍不挑理儿。要换了王熙凤,那可有话说了。而这饭,连鸳鸯还嫌弃不肯吃呢。鸳鸯因此为尤氏鸣不平,尤氏仍然不了了之。

尤氏这样,看似很好欺负,但事实上,除了贾珍和泼妇王熙凤,贾府还真没有人欺负到她头上。就连贾府的亲戚璜大奶奶,看到尤氏的脸色不佳,一肚子气也不敢发作,瞬间化作逢迎讨好。

在宁国府如此肮脏卑污的地方,尤氏用隐忍和谦和努力留住一些(表面上)的体面和尊严。我们不应该只从表面看到尤氏的软弱、无能,其实,她的谦和与忍耐,实在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尤其当一个人处于人生劣势的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