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受別人的監督,就是在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觀察時、在面對他人向自己提出意見和建議時,帶着開放性的思想去接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不斷幫助他人進步的想法和胸襟,只有這樣才能更認真地進行監督,給出更優質的監督建議,並採取友善的方式提出來。

監督別人,常有成人之美的胸懷;接受監督,常有虛心納諫的氣度;自我監督,常有三省吾身的境界。請談談你對監督的理解。

【參考答案】

題目裏的三句話指出了與監督相關的三種情形及所需的心態,基本上涵蓋了有關監督的所有視角。理解了這三句話,就能夠更好的理解監督、踐行監督。

監督別人,就是成爲監督的主體,發揮個人積極性,對他人的行爲予以觀察,並用高標準嚴要求給出反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不斷幫助他人進步的想法和胸襟,只有這樣才能更認真地進行監督,給出更優質的監督建議,並採取友善的方式提出來。這樣的監督能夠讓被監督者更好的接受,也有助於監督者的良好成長。所以說,這樣的監督是充滿善意和智慧的,是有大胸懷的人才能做到的監督。

接受別人的監督,就是在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觀察時、在面對他人向自己提出意見和建議時,帶着開放性的思想去接納。但這種接納是需要氣度的,一方面,讓一個人承認自己的不足,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另一方面,被監督者面對各種各樣的不被理解,面對不夠合理的建議時,難免會有抗拒情緒。這個時候,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養成謙虛的品格,虛懷若谷,才能聽得進建議。哪怕那些建議不是百分百精準,至少我們在認真聽取之後,還是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自我監督,就是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如果我們僅僅依靠他人的監督,是不利於自身成長的。一方面,他人的監督總有侷限,總存在他人監督不到的時間和緯度,這時候就需要通過自我監督進行補充。另一方面,內因纔是事物的決定性因素,只有我們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希望自己不斷進步,才能保證自己有更規範的言行。這就是自我監督最本質的價值。那麼要想做好自我監督,不能一時興起、三分鐘熱度,而是要增加自我監督的頻率及持續性。要像曾子一樣“吾日三省吾身”,時刻反省自己,這是一種高境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自我監督、相互監督才能共同進步。失去了他人的監督,我們常常故步自封;不去監督他人,也稱不上良師益友;自我滿足,不自省,更難以進步。所以,監督其實是鞭策自己、激勵他人的一劑良方。前一段時間,《見字如面》這檔節目裏提到了黃永玉寫給曹禺的信,很好地詮釋了監督這件事。黃永玉在信中,直指曹禺爲名位所累,創作水平大大不如以前,言辭犀利,但不失情真意切。而曹禺在收到這封信後,更是虛懷納諫,不僅回信中自我檢討,更將黃永玉的信裱起來掛在房間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如果黃永玉沒有想讓曹禺變更好的想法,他不會以一個晚輩的身份一針見血直指曹禺的問題;如果曹禺沒有虛懷納諫的氣度,就不會回信檢討;如果曹禺沒有自省的境界,就不會將那麼犀利直白的信掛在房間裏。

兩位大師的做法,恰恰就教給我們如何做好監督。我想,一是要有利他的精神,能夠指出他人的不足。我們要正確看待監督他人這件事,我們的出發點不是爲了羞辱他人,是爲了他人的進步。指出他人不足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傷害到他人。二是要謙虛,能夠聽進別人的建議和批評。我們應該時刻保持“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心態,直面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三是要經常總結內省。定期反思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發現其中的不足,改掉自身的毛病。

監督,大都是爲了改變,改變,大都是痛苦的。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不痛不改變,終究是難以進步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