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女孩的“藝術人生”,享受在蕃茄田藝術創作給予的每一分幸福

萌萌&妹妹苗苗

【口述:萌萌媽媽】

我家兩個孩子都在蕃茄田藝術上課,可以說是‘忠粉’了。

2012年,我第一次踏進蕃茄田藝術騰飛校區的大門,當時想法很簡單,希望在幼兒園之外有一個地方能夠釋放萌萌的天性。當時以爲蕃茄田藝術只是一個單純學畫的地方,我對自己說,試試看吧,於是報了一年的課程,沒想到萌萌在這裏一待就是四年。

起初是大女兒萌萌學,之後小女兒苗苗也報了,幾年下來,孩子們不僅學會了畫畫,還學到了很多畫畫之外的東西。

- NO.1 -

教育是一種溫暖的守候

萌萌在蕃茄田藝術的進步並不算很快。

剛開始,老師對我說現階段主要目標是培養孩子的“感知力”,當時的我還不明白這個詞的意思,而孩子回家只是塗鴉,並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創舉”。

慢慢的,我發現她各種“小動作”越來越多,比如用剪刀把紙張剪出各種形狀,甚至用自己的玩具蘸顏料在紙上“畫畫”。直到有一天,小傢伙用彩泥捏了一朵漂亮的花送到我面前,我才發現,在大人看不到的地方,萌萌正在悄悄地發芽。她通過學習和積累增強了“發現美”的能力,從被老師帶動到主動創造美,這一路走來,家裏的歡聲笑語也越來越多。

隨着萌萌的“鬼點子”一個個冒出來,原本內向的性格也變得大膽了不少。她發現家裏的保鮮袋可以用來擠顏料,後來又換成了材質更挺括的自封袋;她學會了使用剪刀和塗色技巧,用塑料袋和絲帶給娃娃做衣服……看到她的“腦洞”越來越大,我也忍不住幫忙,用好幾張畫紙拼成了一張大大的紙,讓她把在蕃茄田藝術學到的一招“遊戲畫畫”照搬到家裏:在手掌和腳底蘸上顏料,然後手腳並用,在紙上按着、踩着、蹦着、跳着,不同的色彩在紙上肆意綻放、交疊,她開心地在上面“轉圈圈”。

萌萌參加“創世紀·米開朗基羅”獲獎作品

孩子們“放飛自我”,大人們往往不懂,由此很容易產生“半途而廢”的教育。老人們就曾經質疑過萌萌在藝術課程中究竟能學到什麼,他們總說:“學了這麼久,有什麼像樣的作品嗎?”確實,在開頭那半年孩子沒有引人矚目的亮點,但在接下去的歲月中,她身上不斷蹦出的變化卻讓我感到驚喜,不論是色彩遞進、層次渲染還是畫面的配色平衡,她的繪畫天賦從這些細節中開始漸漸顯露出來。如今,每當看到孩子筆下那一個個生動而獨特的圖案,我都不由回想起第一次踏進蕃茄田藝術的情景:老師爲我展示孩子們拼、貼、剪、染等各種形式和材料製成的畫作,形狀各異,五彩繽紛。其中有的作品雖不完美,但都充滿了童真而稚拙的感覺,而且每一個作品都與衆不同。

七歲女孩的“藝術人生”,享受在蕃茄田藝術創作給予的每一分幸福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而這種“特別”正是我們應該尊重和細心呵護的地方。我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因爲教育不僅需要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美”的種子,需要陽光、雨露、施肥、除草,更需要100%的耐心和等待,如此,才能在漫長的時光旅程中收穫更多。

- NO.2 -

創作連接孩子與世界

現在,不論獨生子女還是多子女家庭,孩子都被寵成了一朵花。過分的遷就和保護讓他們成爲一座座“孤島”,缺乏聆聽不同聲音、接納他人意見的能力和習慣。我看到過身邊不少孩子沉溺在移動互聯網構築的虛擬世界,哪怕在家庭聚餐的飯桌上也一味看手機,不與周圍人交流。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像一塊海綿,他們感知世界、理解他人,並把感知和理解到的東西內化爲自己的一部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感知、理解、內化讓他們的心靈變得強壯而有韌性。不過,這需要“練習”,且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萌萌有妹妹苗苗的陪伴,但我還是希望讓她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可能性,在和世界碰撞的過程中發現自己。

萌萌的“小馬寶莉”作品

今年夏天,萌萌準備參加東歐友誼賽,因爲主題是“我的家園”,所以很多小朋友都選擇畫自己住的房子,可是萌萌當時一心只想畫“小馬寶莉”。發現孩子的執念後,老師既沒有放任不管,也沒有強制規定,而是蹲下來和她溝通、討論。最後,她畫了一隻獨角獸揹着一座房子在前進,她沒有留下遺憾,畫作也符合了比賽的主題。

每次走進蕃茄田藝術的大門,孩子都會收到來自老師們主動而熱情的招呼,讓她一下子有融入集體的感覺;創作前,老師會給孩子們做示範,但不代替他們決定畫什麼;畫完後,老師鼓勵孩子們上臺分享各自的作品,講述自己下筆那一刻的心境和思路;下課,老師和孩子們聊得很嗨,仔細聽,會發現他們竟然在交流老少皆宜的國民遊戲“王者榮耀”的心得攻略……在溫馨的環境中,萌萌的能量與老師、其他小朋友形成了良性的流通循環,更樂於分享自己的想法了。如今,在姐姐的感染和薰陶下,妹妹苗苗也開始越來越喜歡畫畫了。

- NO.3 -

藝術讓孩子學會與自己相處

我曾問自己,教育女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培養她們自尊、自愛、積極、樂觀、擁有眼界、對“美”的感悟力和表達力?這些都對,但我更想讓孩子儘早擁有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在一次蕃茄田藝術的課程中,萌萌原本想畫一匹馬,可是畫着畫着,馬匹的頭部“太胖了”,這樣一來,整體比例有些不協調。等萌萌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她苦着臉,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老師走過來,笑着對她說:“如果不能畫成馬,試試看畫成別的小動物?”“對哦!”萌萌茅塞頓開,挫敗感和無力感頓時煙消雲散了。後來她告訴我,本來已經想放棄了,可是老師一提醒,她發現這幅畫竟然還能這樣畫。“不畫馬,還可以畫牛呀!”原本她想塗上棕色,因爲她覺得馬兒“應該是棕色的”,最後,她拿起土黃色的畫筆,把它塗成了土黃色的牛兒。

七歲女孩的“藝術人生”,享受在蕃茄田藝術創作給予的每一分幸福

蕃茄田藝術的老師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敗”——挫折和失敗是人生必經之路,自己一時“失手”意味着什麼?是就此放棄,還是因地制宜,再接再厲?老師用簡單的一句話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並用巧妙的方式化解難題。對她來說,這種思維方式將受益一生。

在我看來,藝術是上天給女孩子的禮物,禮物最美妙的部分就在於讓她習得自我整合的方法,這種整合不僅在於直面並解決“挫敗”,更在於宣泄“挫敗感”,消化負能量。

在浮躁的社會,我們不得不面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強度的生活壓力。大環境如此喧囂,關照個人內心的組織和途徑卻很少,當萌萌長大後,不可能每一次都找閨蜜和家人傾訴、吐槽,那麼日常的情緒如何消化?我想,訴諸藝術創作不失爲一個好的選擇,讓紛亂的思緒化作筆下一縷縷線條、一抹抹油彩,趕跑內心的不安和陰霾。這既是一個抒發情感、表達情緒的出口,也是一種梳理內心和自我覺察的方式。

在學校裏,孩子們會學到很多技能,這是他們將來賴以生存之本。可是,在他們感到無助、彷徨、失落的時刻,實用性的知識技能卻往往幫不上忙,而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卻彷彿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夠安撫他們的脆弱,幫助他們自我修復,重建內心世界的秩序。

七歲女孩的“藝術人生”,享受在蕃茄田藝術創作給予的每一分幸福

現在,萌萌每到週五就急不可待地出門上課。有一次家裏計劃“臨時旅行”,不小心覆蓋了去蕃茄田藝術上課的時間,她嘟着小嘴和我“抗議”。我知道,這是因爲每一次蕃茄田藝術的藝術課程對她而言都是“享受”。

希望她一直“享受”下去,享受藝術,享受人生。

(孩子萌萌 來自蕃茄田藝術上海徐匯騰飛校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