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發熱”症狀當心蜱蟲病

作者:河南疾控傳防所


“蜱蟲病”也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是近年來在河南信陽、南陽等地及安徽、湖北、山東、遼寧、江蘇、浙江等省份發現的以發熱、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爲主要臨牀特徵的新發傳染病。


個別重症病例因多臟器損害,救治無效死亡。


目前研究發現,導致該綜合徵的病原體主要爲新布尼亞病毒


出現“發熱”症狀當心蜱蟲病


01

蜱蟲病的臨牀表現有哪些?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羣普遍易感,各年齡組均可感染髮病,高危人羣主要爲接觸蜱等傳播媒介的人羣


該綜合徵發病時間爲4~10月,5~7月爲流行高峯


疫源地常爲有蜱等病媒分佈的丘陵、山區、森林等植被覆蓋豐富的地區。


病人多爲疫源地居民,尤其是從事農林業生產的勞動者,或到疫源地的旅行者,40~70歲年齡組的病人居多,低年齡組也有發病,部分患者有蜱叮咬史。農民和中老年人是發病高危人羣。


潛伏期7~9天,長者可達2周。


起病急,主要症狀爲發熱,多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適、乏力、肌肉痠痛、頭痛、噁心、嘔吐、厭食、腹瀉等症狀,後期常出現心、肝、腎等臟器損害的表現。


病情較重者可有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嗜睡等症狀,晚期可有皮膚瘀斑、吐血、黑便。


02

蜱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


目前認爲,蜱是該病的傳播媒介,蜱叮咬傳播可能是該病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蜱叮咬攜帶病原體的宿主動物後,再叮咬人時,病原體隨之進入人體引起發病。


急性期病人及屍體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傳染性,直接接觸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導致感染。


醫護人員、患者的陪護人員等也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接觸患者血液等體液。


03

蜱是什麼?


出現“發熱”症狀當心蜱蟲病


蜱,俗稱草蝨子、狗鱉子、草蜱、八腳子等。


蜱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從芝麻粒大到黃豆大小不等。


蜱通常寄生在牛、馬、羊、鼠、貓、狗等動物身上,主要寄居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大多以吸食血液爲生。


脫離寄主後藏身於草叢或樹葉中,只要有人類、寵物或牲畜經過,就會蟄伏在他們身上。


已知蜱可攜帶多種病毒、細菌和原蟲,其中大多數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獸共患病的病原體,如森林腦炎、蜱傳出血熱、Q熱、蜱傳斑疹傷寒、野兔熱、萊姆病、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巴爾通體感染等。


04

被蜱叮咬了應該怎麼辦?


大多數蜱蟲危害不大,但如果被攜帶有病原體的蜱蟲叮咬,就可能引起嚴重的疾病。

出現“發熱”症狀當心蜱蟲病


05

如何預防蜱的叮咬?


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


如需進入蜱類的棲息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如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裏;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附着;針織衣物表面應當儘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不要穿涼鞋。


對裸露的皮膚可以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等,可維持數小時有效。


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驅避劑等。


溫馨提示

出現“發熱”症狀當心蜱蟲病

又到了春暖花開、昆蟲活躍的季節,一旦發現被蜱叮咬,千萬不可大意!

隨時觀察身體狀況,若有發熱等不適症狀立即前往醫療機構就診,早發現早治療是應對“蜱蟲病”的關鍵。


— END —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王嘉譯

編輯丨吳文可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 河南疾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