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辈出,其中有一奴仆的诗词清新卓绝,不弱名家

文:枯木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之一,疆域辽阔,国力雄厚,经济繁荣,文化隆盛,声誉远播,万国来朝,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说,唐诗是唐代最大的文学成就,涌现了大量的诗人名家,其著作量之丰,艺术造诣之高,星光熠熠,璨若星河,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令后人难以企及。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使得大量的诗作湮灭轶失,并且有不少诗人没有留下姓名事迹,其中不乏名篇佳作,有幸得到收录传世,非常值得我们品读赏析。

在这些佚名诗人当中,有一位是奴隶出身,然而才思敏捷,诗词风格清新卓绝,如今传世诗三首,皆是难得的佳作。这位奴隶没有留下名字,因为是一位捧剑的仆人,后人便用“捧剑仆”作为其名。

在了解捧剑仆以前,我们先简单谈谈唐代的奴隶制度。唐代社会大致将人们分为三类,分别为特权阶层(官宦阶层)、良民阶层和贱民阶层。

所谓的特权阶层,就是指皇亲国戚以及开国有功分封的贵族,公卿百官等。在隋唐以前,九品中正制形成的门阀制度逐渐消亡,科举制度使得平民可以参加考试获得平步青云。这部分人是最上层的阶级,享有赦死、免课役、荫子为官、子弟入国学等特权。

而良民阶层,则包括以前的世家大族、耕种为业的农民、佃户等,这类人不免除课役,然而可以参加科举。另外还有两种特殊人群,其一就是所谓的“坐食阶级”,指佛道两教的僧尼道人,这类需要度牒,官方允许,才能免除课役,享受布施。另一种就是军户,唐代采用府兵制,属于世袭军户,军户可以免除相当的税赋徭役。

最底层就是贱民阶层,包含广泛,主要有罪犯、官伎、手工业者、商人、奴婢等,这类人不能参加科举,并且不免除课役。而其中的奴婢,更是最底层的阶层,没有人身自由,允许随意买卖,属于私产,《唐律疏议•名例六》:“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唐律疏议•名例四》:“及生产蕃息者,谓婢产子,马生驹之类。”。

唐代奴婢的来源,大多由于买卖、俘获、籍没、家生而来,不但自己没有人身自由,而且子女后代也属于“蕃息”世代为奴。并且在唐代由于外藩人很多,除了众多的西域胡人外,还有波斯人、大食人、新罗人、倭人等,因而贵族有蓄藩奴的时尚,当时流行“昆仑奴、新罗婢”,虽然以西域胡人最多,可是昆仑奴性情温顺、吃苦耐劳,新罗婢乖巧能干,因而非常受贵族喜爱,争相购买奴隶攀比。本文提及的这位诗人“捧剑仆”就是一位西域奴婢。

据《全唐诗》记载:“捧剑仆,咸阳郭氏之仆也。虽在奴隶,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后窜去。”,大意为捧剑仆为咸阳姓郭的仆人,虽然身为奴隶,然而倾情于诗词歌赋,虽然多次遭到鞭笞责打,依然不改,后来因为不堪受辱,逃走了。捧剑仆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其留下的三首诗作却得以传世,并且篇篇精品,值得品读,我们就来简单赏析。

《诗》

(题注:主人怪其作诗,怒之,儒士闻而竞观,以为协律之词,其主稍容焉。)

【唐】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

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

不敢卷帘看。

这首诗的题注,说明主人责怪捧剑仆作诗,非常恼怒,然而文人雅士听说后争相观阅,认为符合诗词的韵律格调,得到广为称赞,因而郭氏主人才得以略微宽容。

再看这首诗,诗人艺术造诣高超,状物传神,刻画入微,寥寥几笔,20个字,就描绘出美人偷窥青鸟衔葡萄的情形,把美人的天真烂漫、活波开朗、惊喜异常、屏息凝气的神态刻画得形象生动,美人之美和自然之美相互衬托,交相辉映,营造了一副美丽的图画,含蓄隽永,意味悠长,让人不由得钦佩诗人的艺术功力。

《题牡丹》

【唐】捧剑仆

一种芳菲出后庭,

却输桃李得佳名。

谁能为向天人说,

从此移根近太清。

这首咏叹牡丹的绝句,诗人感叹牡丹的超凡脱俗,同样都在后花园栽培,牡丹虽然晚于桃李开花,然而却天下闻名,希望能够向天帝诉说,将牡丹移栽到天庭(回归自然)。诗词清新别致,颇有以牡丹自喻,不愿意和普通的桃李花共居一处,希望能够回归自然,回到牡丹应该生长的地方,展露芳华,表达了想要挣脱束缚的意愿。

《将窜留诗》

【唐】捧剑仆

珍重郭四郎,临行不得别。

晓漏动离心,轻车冒残雪。

欲出主人门,零涕暗呜咽。

万里隔关山,一心思汉月。

这首诗,是捧剑仆逃窜前给主人的留言。大意为:郭四郎,请您珍重,不要怪我不辞而别;(因为难以承受凌辱)凌晨才起了离别的念头,轻车从简,冒雪出走;然而在离别主人之时,不由得垂泪呜咽;(并非是不愿意离别主人)因为就此要回归西域故乡,万里边关相隔,心中思慕中原汉唐繁华,实则是舍不得啊!

从这首诗,可以判断出,捧剑仆应该是从边疆被俘虏或者掳掠的西域孩童,在中原生活已久,非常喜欢繁华的咸阳城的风光人物,然而,人身没有自由,经常遭到责打,不得不离去,出逃后只能回归故乡,别无去处,从今后再也不能来唐朝观赏繁华,因而念念不舍,“万里隔关山,一心思汉月。”表达了对盛唐的钦羡留恋之情,也从另一方面谴责了郭氏主人的恶行,可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捧剑仆还是委婉的让其珍重,可见诗人重情重义,令人思慕。

诗人捧剑仆这首诗,感情真挚,真情流露,临别潸然,让人猝不忍读。同时我们也替这位难得的诗才感到怜惜,可惜身为奴隶,无法尽情抒发胸臆,最后不得不逃离凶恶的主人,实在可怜。

虽然捧剑仆只留下三首诗,可是篇篇佳作,清新卓绝,不同凡响,功力非凡,造诣高超,诗才高人一等,奈何才遇盛世,人不逢时,悲乎!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020/4/2榆木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