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麗穎宣佈婚訊到IG奪冠,從支付寶錦鯉到王思聰的抽獎,微博都是熱點事件傳播發酵的首選甚至獨家平臺,微博的影響力無處不在。今年以來,不少華爾街分析師對微博的增速下滑表示了擔憂,股價也從高點跌了超過40%,微博目前的股價是否便宜?智通財經APP將在下文解讀微博的第三季度財報,同時分析它的內在價值。

2018年第三季度,新浪微博的MAU(月用戶活躍數)達4.46億,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3%,移動端MAU佔比維持在93%,18Q3微博的DAU(日用戶活躍量)達到1.95億。

從用戶數量來看,微博的MAU的增速進一步下滑,同微信一樣,微博這款產品主要以中文交流爲主,而中文圈對媒體諮訊有需求的人口基數遠不如對通訊(微信)有需求的人口基數,因此微博的月活用戶數量增長正在接近上限(估計6到7億),預計未來微博的MAU的增速將進一步下滑。

微博在3Q18的營業收入爲4.6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廣告收入40.9億美元,同比增長48%,而增值服務爲0.509億美元,同比增長18%,廣告收入的佔比達89%,是微博營收的主體。

微博的APRU(每用戶月平均收入)在2014年到2016年這三年期間停滯不前,從2017年2月份開始迅速增長。智通財經APP認爲未來APRU不太可能再大幅增長。

美國版的“微博”Twitter的廣告ARPU是微博的兩倍,考慮到美國的人均收入水平是中國的8倍,因此微博的廣告ARPU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

微博在18Q3的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合計2.18億美元,同比增長56%,高於營收同比44%的增幅,環比增長4%,18Q3三項費用合計佔營收的比重爲47%,其中營銷費用佔比就達到31%,主要是渠道推廣以及微博急速版推廣費用的增加。

上圖顯示,近三年以來,微博的費用佔比保持穩定,這也說明了微博的廣告業務和增值服務業務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要靠營銷推動。預計未來微博的費用佔比能小幅下降。

微博的護城河

微博的護城河在於UGC(用戶生產內容)的商業模式所產生的網絡效應和轉換成本。對於社交類產品,越多的人用越好用,越好用又會吸引越多的人來用,在網絡效應的作用下,微博這一行業很可能只會有一個贏家,而新浪微博就是這個贏家,當初的挑戰者騰訊微博已經停運。微博也有非常強的客戶粘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對突發熱點事件報道的媒介地位無可替代。

微博在對突發熱點的信息的報道和傳播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因爲最及時的新聞傳播一定是由事件發生地的參與者和目擊者發佈,而微博是“廣場式”的陌生人社交平臺和UCG的商業模式,因此微博最適合有“爆點”的新聞事件快速傳播,而微信朋友圈由於是半封閉式的熟人社交產品,因此在傳播的速度和廣度比不上微博。例如,明星的離婚聲明都是首選微博,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微博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2、微博仍然是意見領袖最重要的陣地。

微博不僅生產社交內容,也生產社交關係,微博使得意見領袖和受衆的關係拉近,提供了一個對突發事件或者公共話題充分討論的平臺。而意見領袖發佈的內容以及與受衆交流的內容都“沉澱”在微博上,這部分內容相當於用戶的“虛擬資產”,這也是構成了用戶的轉換成本。因此儘管微信公衆號和不少垂直類UGC產品分走了不少流量,但微博仍然是意見領袖“發聲”的最重要的平臺,這也是今日頭條這種信息分發類產品無法取代微博的原因。

微博面臨“貨幣化”的困境

微博提供的諮訊內容服務,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廣告收入,互聯網廣告上的盈利模式本質上是“倒賣”流量,那麼做流量通道企業在廣告上有很大的優勢,所謂流量通道就是用戶到你這裏就爲了去別的地方,比如搜索引擎、導航站,它們流量轉化率比較高。而諮訊內容是流量終點,即是用戶上網的最終目的,做諮訊內容的企業做廣告的流量轉化率就比較低。例如微博的流量轉化率就不如百度和谷歌。因此微博很難通過提高流量轉化率來提高廣告收入,可以推測,一旦微博的用戶數增長速度放緩,微博的廣告收入也可能面臨放緩。

微博的護城河

因爲微博有護城河(儘管這個護城河不如BAT寬闊),所以可以用自由現金流折現法(DCF法)進行估值,假設微博可以持續經營20年,由於微博是一個輕資產經營的企業,因此可以用淨利潤替代自由現金流進行估算,假設微博的利潤從2018年的6.5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0億美元,再假設2021年到2037年的淨利潤保持在10億美金。

衡量安全邊際

查理芒格曾說過,投資者能從工程學的“冗餘思維模型”中獲益 ,工程師設計橋樑時,會給它一個後備支撐系統以及額外的保護力量,以防止倒塌。安全邊際是內含價值高於股票市值的部分,安全邊際越大,就越能抵禦未來不確定的風險。

目前微博的市值是141億美元,比面的估計值貴11億美元,可以說現在微博並沒有安全邊際(與估值方法有關),股價處於正常的價格區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