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激发口罩需求。据国外一些媒体报道,随着疫情的发展,不少地区的口罩价格开始飞涨。

文/本刊记者 张程

2020年春节,口罩意外地成为了国人的送礼佳品。中国人对于口罩可能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和在意过。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随口提了一句“N95口罩都脱销了”,这一提不仅让N95口罩真的在全国范围内脱销了,而且也让其他各类口罩都变得“一罩难求”。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恶化,全国对于口罩的需求也一直未曾下降过。不仅如此,人们对于医用级别越高、越安全的口罩的需求也越大。然而国内的口罩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导致口罩紧缺成为了一种“常态”,口罩的价格则一路上扬。

疫情激发口罩需求

2020年初,国内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口罩需求量激增。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口罩断货、限购成为常态。同时,人们从新闻中了解到N95口罩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口罩后,对于这类产量小的口罩反而需求更大,其中一些需求显然是由于过度恐慌造成。这种恐慌性购买,使得真正需要N95及以上级别口罩的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口罩短缺。

从1月23日开始,此次疫情爆发区武汉市以及其周边的一些县市的医院便在网络上发帖求助,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提供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医用防护口罩的短缺程度可见一斑。

为指导不同人群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口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门印发了《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技术指引》将暴露风险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对五个暴露风险等级下的人员提供防护建议。仅建议高风险暴露人员和较高风险暴露人员使用N95及以上级别的口罩,这里高风险暴露人员和较高风险暴露人员主要指的是有机会直接接触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人员。这些人员中甚至不包括医院的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的工作人员,更不要说其他人员。所以根据这个《技术指引》,普通人基本上是不需要N95口罩的。然而,由于新冠病毒的潜伏特性,以及对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人们出于担忧,还是希望使用更为安全的口罩,所以求购N95口罩的人依然众多。

尤其是随着春节假期后的复工,虽然人们心有余悸,但是仍然不得不走上工作岗位,这时候一个更安全的口罩无疑是最好的安慰剂。这也使得N95口罩的需求量居高不下。

根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全国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共计5.33亿人。若全面复工,按每人每天1只口罩计算,全国每天至少需要5.3亿只口罩。即使有些行业的人员可以居家办公,全国每天需要的口罩量仍然将以亿计算,而2019年全国口罩的最大产能每天也仅有2000万只。这意味着即使口罩生产企业全面复工,依然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价格攀升,缺口难补

物以稀为贵,因为市场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加上这又是一种“性命攸关”的产品,所以价格必定也是水涨船高。以N95口罩为例,如3M、霍尼韦尔等知名品牌的N95口罩,日常每片的市场价格在人民币3—5元左右,疫情爆发后,价格涨至人民币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传导到了供应链上。由于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更为透明,因此更便于从直观上感受口罩价格的攀升情况。

熔喷布是生产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2018年我国的熔喷布年产量为5.35万吨,如果全部用来生产医用外科口罩,可生产约535亿只,日均产量约1.47亿只,如果全部用来生产N95级别的口罩,产量则要减半。然而现实中,熔喷布不仅供应于生产口罩,还供应空气和液体过滤材料、隔离材料、吸纳材料、保暖材料及擦拭布等领域。相比于中国人庞大的需求,熔喷布的产量显然远远不够。

随着口罩价格的上涨,熔喷布的价格也随之上扬。根据媒体报道,疫情爆发之前,熔喷布的市场价格在1.8万元/吨左右,疫情发酵后,熔喷布价格上升到2.9万元/吨;另外,根据财新网报道,仅以湖北仙桃为例,疫情爆发前当地熔喷布价格为2.2万元/吨,疫情爆发后上涨至17万元/吨,涨幅之惊人可见一斑。在国务院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供需对接平台上,近1300条需求中有将近一半是熔喷布需求,可见熔喷布的稀缺性。

熔喷布的稀缺不仅是当前的产能有限,部分原因也在于要想扩大产能,周期较长。目前国内生产制造熔喷布机器的核心零部件依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技术上存在制约。另外,熔喷布生产机器本身的制造、调试周期也比较长。以国内重要的熔喷布生产设备供应厂家邵阳纺织机械为例,该公司普通熔喷布生产设备的交货周期在4—5个月左右,幅宽熔喷布生产设备的交货周期长达7—8个月,加上1—2个月的安装调试时间,整体采购安装耗时接近10个月。这也使得熔喷布的短缺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需求激增之下,价格随之大幅上涨。

除了原材料之外,生产口罩的机器设备价格也在飞涨。由于口罩产能不足,市场需求旺盛,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无疑是题中之义。然而目前国内的口罩机生产厂仅40余家,且多数缺货。上市公司拓斯达的销售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该公司生产销售一种平面口罩机,2月10日开工时,该设备的售价为39.8万元/台。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月20日价格上涨至48.8万元/台,且目前无现货,需要交付全款20天后发货。另一家生产口罩机的上市公司赢合科技的普通口罩机的价格在50万元/台左右,生产N95的口罩机在120万元/台左右,需要两周的时间才能交货。

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产能,短期内都很难完全满足中国市场如此巨大的需求。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在宏观调控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情况下,至2月29日,全国口罩的日产量已经达到1.16亿只,日产能为1.1亿只。尽管如此,直到3月上旬,口罩依然难买,尤其是N95级别的口罩,依然有巨大的缺口。通过对原材料和产能的分析可以知道,如果口罩的需求量不下降,短期内依然有缺口。

口罩还要戴多久

至3月初,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下调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许多地方的感染情况已经得到控制,感染人员也正在逐步“清零”。那么什么时候大家可以不用再戴口罩了呢?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3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算全国都“清零”了,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也要保持一段时间。毕竟,现在疫情“下半场”国外的形势还是很严峻,要防范输入性病例。

从2月底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国外发酵,韩国、意大利、伊朗等疫情较重地区,至3月20日,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6万人。海外感染人数的不断上升,使得中国也出现了境外输入病例,并且已经导致数百人被隔离,数千人被居家隔离。如果不严防境外输入的风险,可能会导致疫情出现反复。

虽然中国预计到4月底,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国外的疫情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依然很难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政治环境、文化习俗不尽相同,对疫情的防控能力和防控态度也不尽相同,这使得疫情的防控还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中国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或许将逐步转移到防止境外输入上。

随着国内感染者的逐步“清零”,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将逐渐回归正常,对于口罩的恐慌性需求也将逐步下降。目前我国的口罩日产量和日产能已经双双过亿,如此庞大的产能未来或将帮助世界其他国家进行防疫。

据国外一些媒体报道,随着疫情的发展,不少地区的口罩价格开始飞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亚马逊网站上,某个未经授权的零售商出售一包20只装的3M口罩,要价高达387美元,而正常零售价仅为14.99美元。一盒24瓶、每瓶2盎司的Purell洗手液,平时售价不到10美元,现在被卖到400美元。

3月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更新文件显示,对27家美国企业总计100多项进口自中国的医疗相关产品,进行了关税豁免。产品包括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消毒湿纸巾、样本采集器皿等。显然,随着疫情的发展,境外开始需要中国的庞大产能。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疫情期间写在日本捐助给中国的物资箱上的话,曾经传遍中国报端。未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中国也将会投桃报李,向世界各国提供医疗防控物资。由于全球疫情防控还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间,口罩依然将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生活物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