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席卷了中国很多省份。疫情当前,举国之力进行抗击。2月末,本该是各个大学开学的日子,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正常教学模式被动形成了“空窗期”,全国高校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要求,采用最多的办法便是把日常教学搬到网络平台之上。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在特殊时期,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在不断实现着网络自身的价值增值。无线通讯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使得教育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变。

  疫情导致全国高校推迟春季开学时间,为配合全面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教育部为高校提供各种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支持全国做好停课期间的线上教学活动。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高校都在积极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选修线上优质课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强化在线学习过程和多元考核评价的质量要求。


【战“疫”说理】探索停课不停学的互联网教学新模式


  开展线上教学的基本方式

  各高校教师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开始尝试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云课堂、空中课堂等网络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彰显了被动之中孕育主动的变革创新思维。不断进行新的工作方式探索,本质都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新实践。

  第一,在线直播教学。直播授课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教师要出镜给学生展示各个环节,除了不是面对面授课以外,其余的授课步骤基本上与线下雷同。

  第二,狭义的在线教学。这里的在线是一个细化的部分,可以理解为教师不出镜,但要与学生同时在线,给学生布置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步骤进行学习,并进行现场在线答疑。

  第三,宽泛的网络教学。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宽松。教师需要提前把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选择时间段完成学习任务。授课结束后,教师统计学生反馈给自己的学习信息,并给予成绩评定。

  第四,录制课程。这种方式适用于已经录制好网课的课程,把录好的视频加上相应的课件和文字资料发布到相关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互联网教学的学生体验

  对大学生来说,互联网早已充溢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元文化”“全球化”“信息化”“后现代”等一连串关键词已经为他们熟知。对学生来说,互联网是一个共享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他们也可以运用个性化的信息来定制和搜索服务。网络是一个基于用户个人建立起来的双向交流系统,同时可以保证使用者的独特个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互联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场景和学习资源,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同于原有师生教学条件下的“分离式”远程互动体验。在网络平台中学习,学生的可选择性有所增加。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方式,单向的灌输教学模式有所减弱,随之增加了多向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同一个网络教室中学习不同的内容,也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异地交流,还可以使用更多的网络平台同时开展多项活动。因此,新的网络化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创新和话语权的再塑造都提出了更多挑战。当单纯通过网络习得的知识体系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话语体系出现差异化甚至是分歧时,学生更容易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质疑。严格说,这既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出发点之一,也是教师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以积极回应时代问题的方式深入解疑释惑的重要归宿点之一,也就是说,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把课程教学的原有方式有机融入网络教学新模式之中,做好课堂教学的网络空间效应拓展,善于激活教学资源的全要素适应性,不断提高互联网教学新模式的“资源禀赋”质量。

  积极回应互联网教学的挑战

  对学生和老师来说,利用互联网学习存在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第一,大学生是来自不同地域的集合体,学生家庭条件有所差异,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条件、有能力去完成每天的在线学习体验。同时,学生是一个敏感群体,在信息化节点如此密布的互联网上,很容易牵扯过多精力在课堂之外。也就是说,来自多元化大信息量的网络冲击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第二,高校教师自身的多媒体操作技术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网络资源制作过程中需要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也会因为条件不具备而出现不够满意的情况。很多教师以前都是线下课堂教学,网上教学的经验相对不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

  第三,视频或者音频互动都需要使用公共网络,对网络质量及适配的软硬件要求很高。当带宽不足时,在线人员过多会出现音视频卡顿、掉线或者程序崩溃等现象。互联网教学的参与者使用不同设备时也需要对相关软件进行有针对性地适配和优化。这些问题如若不能很好地解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互联网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停课不停学”的必然选择,但是必须明确,在线教育教学和传统教学不仅仅是线上线下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区别,更是学习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嵌入,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面对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形势向好。但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必须继续巩固阶段性疫情防控胜利成果。高校是一个人员聚集地,五湖四海的学生会带来不同地域的信息,线下教学还未确定日期,要视疫情的发展来定。

  针对上述互联网教学存在的诸多实践问题,我们亟待在教学模式新探索中不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根本意义上,形式永远决定不了内容,但是能够深刻影响内容的现实表达与价值建构方式,对于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实践同样如此,互联网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开辟了教师新的作业领域,但是以知识传承和思想薪火相传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本质,并不会因特殊条件下知识获取方式和价值传递形式发生载体迁移,就必然导致发生替代性效应的巨大变迁,可以肯定地说,互联网本身就是知识生产与社会化传播的结果,它在嵌入教学过程中,鲜明地发挥了原有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社会化媒介支持作用,进一步说,互联网技术发展已从信息传播领域蔓延至各专业知识生产领域,这也成为社会发展遭遇重大公共事件时,能有替代性方式保障智力支持工作接续开展的重要推进,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替代性方式绝不等同于替代性质量,因此,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受众为王”的运行规则,依然适用于教学要素过程的质量控制活动。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效回应当前互联网教学面对的新挑战,就一定有巨大的开放性实践创新空间,一句话:“人为”总是优于“物为”,正确利用好互联网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就是焕发人的本质力量的新方式,这同样是对网络教学新模式的大考,也是新时代网络强国重大实践过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扈春香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