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經濟網訊(李同周)爲進一步加快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8月6日,西充縣舉辦了《鄉村振興大課堂》專題講座,特邀相關專家作鄉村振興專題輔導報告,該縣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縣直單位、相關單位負責人,部分農村合作社、龍頭企業負責人等數百人一起聆聽了講座。

大課堂上專家傳經送寶此次授課的專家爲,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綜合處處長邵建成、農業農村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調研管理處處長劉建水、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吳永常。

據瞭解,邵建成曾全面負責政策創設、品牌培育、公共服務、環境營造等工作,牽頭編制了《全國休閒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制定了休閒農業相關標準,對國內外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情況非常熟悉;劉建水的研究領域涵蓋農業農村經濟政策、農業宏觀管理等,曾多次參與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文件起草工作;吳永常是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全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諮詢專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空間農業規劃和農村信息化研究,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合作、攻關、支撐等課題。

在講座中,三位專家分別以《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休閒旅遊》、《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基於多維空間信心鄉村規劃理論與方法》爲題,用獨到的見解、嚴謹的思維、平實的語言,分別從智慧農業、鄉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形勢等方面作了專題輔導報告,並結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舉例講解了一個小鄉村旅遊的發展歷程、實踐探索、運營模式、轉型升級、經驗啓示等,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和推進路徑。

“他們的解讀,既有思想高度、理論深度,又有較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感染力。”該縣農工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的報告會,爲該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理清了思路、堅定了信心、提供了方法。接下來,他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創新機制、多措並舉,統籌推進“三農”工作。

探索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舉辦這次鄉村振興大講堂,目的就是通過專家授課,讓大家進一步掌握鄉村振興的豐富內涵、發展定位和實施路徑,確保鄉村振興工作沿着科學、正確的方向前行。”西充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光全介紹,該縣將以這次大課堂爲契機,深刻領悟,認真消化,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多方聯動、共同發力,全面破解農村發展的瓶頸制約,加快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並結合各自實際,認真思考、開拓思路,把鄉村振興與有機農業、脫貧攻堅、三產融合、產業興縣等有機結合起來,探索獨具西充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張光全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遵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評卷人。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課題,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如何讓農村繁榮、讓農村興旺、讓農民富裕,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探索,接下來,該縣將以爭當“有機農業排頭兵”、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建設“產城一體示範區”爲目標,結合該縣工作實際,進一步細化推進鄉村振興的方式方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真正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讓鄉村美起來 讓農民富起來村美、業興、家富、人和的鳳鳴鎮雙龍橋新村既是西充縣美麗新農村建設的典範,也是西充大地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雙龍橋新村只是西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新農村一個縮影。爲改善鄉村環境,近年來,該縣圍繞建設“中國西部最美鄉村”的目標,在農村實施道路硬化、路燈亮化、道路綠化等惠民工程,對農村房前屋後綠化美化;對自然村落增綠補綠;適宜山體進行覆蓋式綠化,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美麗新村,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還實現了田園變花園,鄉村變景區。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西充縣堅持把農業現代化作爲鄉村產業興旺的突破口,圍繞建設南充“現代農業千億產業集羣”核心基地的目標,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建設,實現農業智能化、標準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

今年以來實施的金太線百里百村柑橘產業融合示範園建設項目,則是西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又一匠心之作。該園區蓋金泉、太平等15個鄉鎮的103個村,其中包括32個貧困村,規劃栽植柑橘樹5.6萬畝。在加快培育柑橘產業的同時,大力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聯動推進鄉村旅遊發展。

而在國道212線西充縣城段一側的南西田園新城,將圍繞212國道、瀠華大道北延線、西順嘉快速通道“三條軸線”,重點建設城南至順慶鄉村振興示範帶。

如今,西充的鄉村美景被串珠成鏈、連線成片,廣袤農村正變成一個大公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