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4月2日電(記者於佳欣 顧震球)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伊恩·戈爾丁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專訪時說,新冠疫情不會終止全球化,相反它凸顯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而應對這樣的挑戰,全球還應作出更多努力。

專訪:全球化不會因疫情終結——訪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戈爾丁

2月24日,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左)在世界衛生組織總部發表講話。古特雷斯表示,中國人民爲儘量減輕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實施嚴格的防控措施,以犧牲正常生活的方式爲全人類作出了貢獻。(新華社發)

戈爾丁是牛津大學馬丁學院創始理事,專注於全球化與發展研究,在其《缺陷的蝴蝶效應——全球化怎樣帶來系統性風險及如何應對》以及《大發現時代》等著作中,他曾提出,全球化會促進合作與發展,但彼此關聯性也會帶來新的威脅,比如加速全球性流行病的擴散等。

“我認爲這次疫情可能會成爲改變全球化特點的一個因素,但是不會給全球化畫上句號。”戈爾丁說,短期看,儘管疫情會減緩跨境貿易、投資、旅行等活動,但疫情過後,這些都會恢復甚至反彈,而且“疫情期間數字經濟的發展還可能加速全球化進程”。

專訪:全球化不會因疫情終結——訪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戈爾丁

這是3月23日下午拍攝的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美國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3月20日早些時候簽署針對該州1900多萬居民的行政令,規定全州所有非關鍵行業企業的工作人員居家辦公以緩解新冠肺炎疫情。(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他認爲,未來全球化會呈現出更多數字化、金融化、去產品化等特徵,並且此次疫情已經加速了這些趨勢的發展。

戈爾丁說,供應鏈碎片化趨勢在此次疫情前就已達到頂峯,主要原因包括自動化和3D技術發展、商品交付時間變短、商品個性化和保護主義發展等,這一切都讓企業到更接近市場的地方生產。

專訪:全球化不會因疫情終結——訪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戈爾丁

4月1日,在英國倫敦的皮卡迪利廣場,大屏幕顯示向醫護人員致敬的話語“我們的英雄,倫敦感謝你”。英國商務、能源與產業戰略大臣阿洛克·夏爾馬介紹,英國正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來提升醫療體系應對疫情的能力,這包括大幅增加病牀、關鍵的醫護人員以及急需的醫療設備。(新華社發,蒂姆·愛爾蘭攝)

正因爲這樣,全球化步伐可能會在一些地區放緩,但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在亞洲,特別是中國。戈爾丁說,因爲這裏有“巨大的、快速增長的市場,不斷吸引全球投資,而且會成爲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因此,他認爲,全球化趨勢會繼續,而且重心會轉向亞洲。未來美國和歐洲國家會持續加強對亞洲國家的投資,因爲其擁有“巨大市場和不斷增長的收入”。

專訪:全球化不會因疫情終結——訪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戈爾丁

3月12日,行人走在上海陸家嘴環形天橋上。當日,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恢復對公衆開放,一些市民和遊客選擇在晚間登塔遊覽,欣賞夜色中的黃浦江畔美景。(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在全球化加速趨勢下,應對全球性危機更應強調國際合作。”戈爾丁說。他稱讚中國在支持和幫助全球抗疫方面作出的努力,認爲“中國作了突出貢獻”,而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非常正確”,特別是在應對新冠疫情這樣的全球性挑戰時刻。

他同時認爲,各國應作出更多努力,比如在資金投入、醫療資源部署以及債務減免等方面,尤其是針對不發達國家。

長期來說,戈爾丁認爲,應加快建立全球預警系統,及時跟蹤檢測潛在傳染源,儘可能防止下一次大流行病的發生。此外,還應加強全球醫療應急反應和疫苗研發合作。

專訪:全球化不會因疫情終結——訪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教授戈爾丁

3月30日,行人在日本東京站前拍攝顯示東京奧運會開幕式倒計時的電子鐘,電子鐘已根據新宣佈的開幕時間進行調整。當日,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聯合宣佈,推遲後的東京奧運會舉辦時間是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東京殘奧會舉辦時間是2021年8月24日至9月5日。(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戈爾丁還強調,大流行病只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之一,此外還有氣候變化、抗生素耐藥性、金融危機等。“其他挑戰或可通過大國合作解決,但應對大流行病,不僅大國間要加強合作,每個國家也都要參與。”

爲此,在秉持多邊主義的同時,要加強對現有國際機構的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讓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戈爾丁指出,這次疫情是對全人類的一大挑戰,全世界應該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建立更加緊密、負責的全球合作,做到未雨綢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