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王恆志、王浩明、王楚捷)23年前的今天,IBM公司研製的人工智能系統“深藍”在6局比賽中3.5:2.5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將“人機大戰”的話題推上一個高潮,要知道,僅在一年之前,它的上個版本還是卡斯帕羅夫的手下敗將。但就在2016年,“AlphaGo”成爲首個擊敗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它的對手是韓國名將李世石。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王恆志、王浩明、王楚捷)23年前的今天,IBM公司研製的人工智能系統“深藍”在6局比賽中3.5:2.5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將“人機大戰”的話題推上一個高潮,要知道,僅在一年之前,它的上個版本還是卡斯帕羅夫的手下敗將。

23年前“深藍”落子,體育棋局AI走向何方

      圖爲1997年5月11日,棋迷在紐約通過電視觀看第二次國際象棋人機大戰。當日,卡斯帕羅夫在紐約再次負於IBM超級電腦“深藍”,從而在當年的“人機大戰”中以一勝二負三和的戰績敗北。新華社發

  雖然這在當時已經是爆炸性新聞,但絕大多數人應該想不到,僅僅20年後,隨着李世石、柯潔先後負於“AlphaGo”,被視爲“人類智慧最後堡壘”的圍棋,也倒在了人工智能面前。

  “人機大戰”引爆了關於人工智能的輿論場,但在體育領域,“人機對抗”並非人工智能的歸宿和目的。時至今日,人工智能已經融入體育領域的各個方面,並在繼續以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進化”,通過幫助人類更好地觀賞、分析、認識、理解體育項目,最終讓人們以更科學的方式、更濃厚的興趣走近體育的本源——野蠻其體魄,健全其人格。

“人機”漫漫“對抗”路

  與人的“較量”是人工智能誕生以來一個長久的命題,“下棋”正是具體化這一命題的方式。早在“人工智能”一詞首次被提出的1956年,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塞繆爾就創造了一種西洋跳棋應用程序,並使用強化學習訓練,使其可以獨立參加比賽。1962年,這個西洋跳棋程序打敗了當時全美最強的業餘選手羅伯特。

  雖然只贏了一場,但這場勝利還是讓當時方興未艾的人工智能研究興奮了一把,畢竟,這是機器第一次戰勝人類。

  人工智能對棋牌項目的挑戰從未停止。

  在卡斯帕羅夫和“深藍”上演對決之前,“深思”“Fritz”“Genius”等國際象棋人工智能已經在棋壇“征戰”多年,而在那場決戰之後,它們依然不斷更新換代。2008年誕生的“Stockfish”就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爲是國際象棋的最強王者——它的對手早已不再是人類,而是其他國際象棋人工智能。

  “千古無同局”,圍棋因其可能性幾乎無法窮盡,對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人工智能來說,堪稱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但就在2016年,“AlphaGo”成爲首個擊敗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它的對手是韓國名將李世石。

  故事還沒有結束,畢竟彼時的李世石並非巔峯期。2017年5月,當時的世界圍棋第一人、只有19歲的柯潔0:3完敗,才讓人徹底明白人工智能的強大。僅僅時隔一年,此前還輸給李世石一局的“AlphaGo”已經“進化”到天下無敵。

23年前“深藍”落子,體育棋局AI走向何方

      這是2017年5月27日,中國棋手柯潔(左)在與“阿爾法圍棋”的第三場對決中思考。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同樣是2017年,卡耐基梅隆大學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Libratus戰勝四位德州撲克頂級選手,也引發一片驚歎。

  此後的進程宛若遊戲“開掛”,“AlphaZero”通過引擎自我學習功能,通過若干小時的自我學習,就將包括“Stockfish”“AlphaGo”在內的諸多棋類項目“最強AI”斬落馬下。

  在其他體育競賽上,人工智能也有不少“存在感”。

  近些年,以機器人爲主題的體育賽事,如機器人格鬥競技、足球機器人賽事都日趨成熟壯大。機器人足球世界盃RoboCup已成功舉辦23屆,甚至機器人格鬥綜藝也擁有不少受衆,近幾年在國內就有多檔節目在網絡平臺播出。

23年前“深藍”落子,體育棋局AI走向何方

  2018年6月,電競界迎來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對手。著名人工智能非營利組織OpenAI,用5套不同的AI算法組隊在5V5對戰中戰勝Dota 2業餘人類玩家。考慮到Dota 2是涉及到購買升級裝備、思考戰略、團隊合作多方面的戰略遊戲,此次人工智能的勝利,證明了其進行“團隊協作”的可能性。

體育圈AI不止“人機大戰”

  “人機大戰”的火爆並不意味着對立,人類的落敗也並非“末日”。毫不誇張地說,無論是國際象棋還是圍棋,在人類頂尖高手落敗之後,這項運動反而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事實上,從在體育競賽中爭取優勝,到推動體育商業和產業進步,再到催生體育文化和倫理的變遷,人工智能在體育圈的介入,其實早已超越了“人機大戰”,進入更廣闊的領域。

  從體育競賽本身來說,人工智能指導下的運動訓練和比賽已經成爲不少運動員和運動隊的“標配”。基於計算機視覺的人工智能在運動員和球隊技戰術方面的分析,開始讓訓練和比賽中的決策更爲高效和科學。近年來,美職籃金州勇士、英超萊斯特城等不少職業俱樂部都在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助力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競賽中的另一個應用場景是人工智能的輔助判罰,譬如近年來發展迅猛也引起很大爭議的VAR(視頻助理裁判)。

23年前“深藍”落子,體育棋局AI走向何方

      圖爲2019年8月5日在德國科隆,工作人員在足球視頻助理裁判中心內忙碌。新華社/歐新

  此外,人工智能對賽事的媒體傳播正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衆所周知,無論是奧運會、世界盃這樣的國際大賽,還是各大職業足球聯賽,媒體版權都是體育和商業連接的最核心樞紐。基於圖像處理的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讓精彩片段能夠自動批量生成。除此之外,馬拉松等大衆參與的賽事,基於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爲跑者定製的視頻回放也可以在比賽結束後馬上傳送到跑者的手機上。

  人工智能與體育器材裝備的結合,讓智能硬件成爲體育的“黑科技”。從可採集和分析各種身體數據的智能穿戴設備,到與VR和AR結合的健身娛樂設備,都史無前例地改變了人們參與和觀賞體育的方式。5G時代即將來臨,VR和AR在體育上的應用更加引人遐想。

  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讓很多人始料未及,而它對體育的傳統倫理也在產生巨大沖擊,譬如VAR,自誕生以來就一直伴隨爭議。顯然,隨着科技的發展,體育的內涵與外延也在變化,雙方都需要適應與磨合,這些問題終究會成爲人類前進的影子。

AI助力

能否成爲體育迴歸本源“神之一手”

  “我一直覺得圍棋是兩人互相切磋形成的藝術,可它(AI)出現後,之前的想法就崩塌了。”在去年年底的一檔訪談節目中,韓國傳奇棋手李世石表達了自己面對人工智能時矛盾的心情。

23年前“深藍”落子,體育棋局AI走向何方

  這是2016年3月13日,韓國棋手李世石九段(前右)在韓國首爾與“阿爾法圍棋”的對弈中。新華社發

  這樣的心情,或許在電視機前觀看足球比賽的球迷們也多少有些感觸,VAR的介入觸發了連鎖反應,究竟是接受有誤判的足球還是讓冰冷的機器不斷割裂比賽,很多球迷開始“站隊”。

  雖然“人機大戰”引人矚目、VAR引發爭議,但人類開發人工智能的目的顯然不是在棋盤或電競場上擊敗人類選手,或是引發足球場上的“倫理之爭”,歸根結底,是希望人工智能成爲人類的助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體育而言,現在的人工智能就是“術”,最終這些“術”都要爲“道”服務——也就是迴歸體育的本源。

  就如同“AlphaGo”掀起圍棋熱一樣,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令很多普通人更便捷、更清晰、更有熱情接觸體育。比如:更全方位、多角度的直播點播功能會催生更多體育粉絲羣體;馬拉松賽事、智能籃球場的精彩個人秀視頻,足以令一個愛好者將其作爲“社交資本”,進而可能帶動更多人蔘與體育運動;更多的“黑科技”裝備、基於大數據的科學健身指導也能讓更多人真正享受到運動帶來的“正收益”……

  人工智能和體育從來沒有背道而馳,人工智能也不會讓人們變得更懶。相反,越來越強大的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更順利打通“運動——健康”這條通道,或許會成爲體育這盤大棋上的“神之一手”,真正實現體育野蠻體魄、健全人格的應有之義。

  文字編輯:沈楠

  新媒體編輯:盧羽晨

  簽發:公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