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優做強金融產業,積極培育各類金融機構和要素市場,推動特色金融機構集聚,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渝設立功能性總部、區域性總部、結算中心、業務管理中心,重慶正全力以赴,爲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夯實基礎。其次,重慶還要發揮大通道優勢,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升爲國家戰略,爲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帶來新機遇。

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重慶又有新動作。近日,市委書記陳敏爾在重慶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交給重慶的重大任務,是服務國家戰略的現實需要,是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重慶謀劃已久的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已從地方願景上升到國家戰略,對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無疑是重大利好。重慶究竟如何打造金融中心?本次會議透露的方向、路徑、措施已十分明確。

焦點 | 重磅!中央交給重慶一項重大任務

繁華絢爛的重慶都市風景。 蘇思 攝

緣由何在

去年8月,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佈《重慶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案》編制項目的競爭性磋商採購文件,首次公開透露重慶將打造“立足西部、面向東盟”的國際金融中心。202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

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和一座城市的綜合實力、輻射作用密切相關。

重慶作爲西部最大的工業基地,2019年GDP排名前十的城市除了上北深廣四個一線城市,重慶排名第五。可以看到,重慶作爲國家中心城市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帶動引領作用。

從經濟區域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有上海、北京、深圳3個金融中心城市,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要發揮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的引領和帶頭作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帶動整個西部更廣大地區的發展也亟需國際金融中心支撐。

立足 “兩點”定位、實現“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彰顯了重慶在國家戰略全局中的定位和方位。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是重慶服務國家戰略的現實需要,是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就順理成章。

焦點 | 重磅!中央交給重慶一項重大任務

重慶夜景。蘇思 攝

優勢明顯

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具備諸多基本要素,比如城市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鼓勵扶持的政策配套,公平的法制環境,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具有較大範圍的開放度和輻射力,完備齊全的基礎設施,擁有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功能完善的金融機構,能夠凝聚一流的國際金融人才等等。

而重慶勢必要突出自身優勢,其中走差異化的發展路線,立足重慶、服務西部,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就是明確的方向。除開重慶具有的四大優勢,僅就金融領域來講,目前,重慶正在成爲中西部金融最爲活躍的地區。2019末,全市金融機構資產規模6.03萬億元,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9483.20億元,在西部名列前茅。

重慶多元多層多樣的金融機構體系已初步成型。目前,重慶金融機構總數將近1900家,全國首家互聯網消費金融、全國首家專業信用保證保險、西部首家民營銀行等一批具有突破意義的法人金融機構在重慶落地,機構門類在中西部最爲齊全。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等地方金融機構667家,資本規模3188.8億元。全市金融要素市場14家,設立有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金交所3個全國性交易場所;區域性股權市場1家。安永華明、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先後落戶重慶,助推重慶金融、商務等服務要素向專業化和中高端拓展。

焦點 | 重磅!中央交給重慶一項重大任務

華燈初上的江北嘴中央商務區。崔力 攝

重慶金融市場創新氛圍濃厚,廣受國內資本青睞。阿里巴巴、百度、海爾等著名互聯網科技公司在重慶設立網絡小貸公司52家,互聯網小貸業務規模居全國第1位,小貸公司貸款餘額佔全國15.6%。重慶還在全國率先開展外資股權投資基金(QFLP)、跨境人民幣基金、外匯集中運營管理、區域集優債等金融產品和服務試點,是全國金融標準化試點和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城市。

作爲重慶金融領域發展高地,備受矚目的江北嘴金融中心發展勢頭迅猛。2020年1月,江北區人民政府與小米消費金融公司籌建組簽約,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重慶農商行等5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發起設立的新金融機構——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將於今年年中在江北嘴正式開業。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1月,江北嘴金融中心企業超過230家,其中包括中國銀行、重慶農商行、中國人民保險等全國或區域總部64家,韓國友利銀行、中新互聯互通基金等外資金融機構總部5家。

做優做強金融產業,積極培育各類金融機構和要素市場,推動特色金融機構集聚,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渝設立功能性總部、區域性總部、結算中心、業務管理中心,重慶正全力以赴,爲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夯實基礎。

焦點 | 重磅!中央交給重慶一項重大任務

江北嘴金融組團。謝智強 攝

建設路徑

毋庸諱言,重慶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還存在諸多短板和挑戰,必須走出一條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的路子來。

重慶提出六個“要”

1、要深刻把握建設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要求,立足重慶、服務西部,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設具有國際金融資源配置能力、輻射力和影響力的金融中心。

2、要做優做強金融產業,積極培育各類金融機構和要素市場,推動特色金融機構集聚,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渝設立功能性總部、區域性總部、結算中心、業務管理中心,持續完善地方要素市場特色功能,增強區域性要素市場集聚輻射效應。

3、要加大金融開放力度,深化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下金融合作,推動形成重慶和新加坡金融“點對點”對接帶動中國西部與東盟“面對面”合作的金融開放新格局,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平臺,主動參與境內外金融合作,深化區域金融協作。

4、要加快金融改革創新,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金融業態、金融服務。

5、要推進金融科技建設,支持各類金融機構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國家金融科技應用和金融標準化創新試點。

6、要營造良好金融生態,推進社會信用體系一體化建設,完善金融配套服務體系,繼續辦好中新金融峯會等重要論壇活動,維護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焦點 | 重磅!中央交給重慶一項重大任務

沙坪壩區團結村鐵路中心。何超 攝

這其中,發揮內陸開放高地優勢,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和自貿試驗區爲抓手是重點。

深化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下的金融合作,重慶可以此推動形成重慶和新加坡金融“點對點”對接帶動中國西部與東盟“面對面”合作的金融開放新格局。衆所周知,新加坡作爲亞洲最大離岸金融中心,是亞太地區重要金融中心。此外,新加坡既是東盟主要成員國,又是東盟成立和發展的主要推動國,在推動東盟貿易金融結算、貨幣交換等方面貢獻突出。通過新加坡,重慶有望更好的對接東盟,向西部地區輸入域外金融資源的能力也將增強。截止2019年年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聚焦金融服務、航空產業、交通物流、信息通訊四大領域,同時積極推動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創意創新、地產開發、醫療康養等領域合作,已累計簽署各類合作協議55個,簽約合作項目203個,總金額逾270億美元,在項目推動下,新加坡已成爲重慶第二大外資投資來源地,重慶從新加坡的引資佔比從4.9%上升到28.8%。數據還顯示,中新互聯互通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3年多來,其投資規模累計已近90億元,中新基金還另有儲備項目50餘個,涉及的投資金額共計超400億元。

此外,江北嘴國際投融資路演中心對接新加坡交易所新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辦了14場大型路演活動,爲400餘家企業提供融資產品推介和信息交流服務;設立了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並完成馬來西亞石油公司LNG液化天然氣項目交易,成功開闢出國際市場;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與陸國際金融資產交易所(新加坡)跨境直髮美元債的差異化融資模式得到推廣,成功落地首單“渝新通”項目;中新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中新金融科技聯盟、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和中新金融科創企業孵化器等項目,已在重慶全面啓動實施。

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持續推進,跨境融資成本也在不斷降低。過去三年多時間裏,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幫助重慶企業取得發展融資逾69億美元,融資成本比國內低約1.4個百分點,還輻射帶動四川、陝西、青海、新疆、廣西、雲南等西部兄弟省區企業,赴新加坡跨境融資近40億美元。

焦點 | 重磅!中央交給重慶一項重大任務

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出口印度尼西亞專列。 喻慶 攝

其次,重慶還要發揮大通道優勢,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升爲國家戰略,爲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帶來新機遇。2019年,中新南向通道(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中國進出口銀行重慶市分行、中國銀行重慶市分行等14家金融機構簽約合作項目——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平臺,這將爲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和項目注入強有力的金融活力。

特別是,依託重慶沿江通道、中歐班列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東西南三個方向構建起的三條骨幹國際貿易“Y型”大通道,西南的農產品、西北的礦產資源都可以在重慶打造西部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煤炭、礦石、鋼材、木材、鋁材、塑料粒子、咖啡等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中心正在探索建立中;依託果園港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建設大宗散貨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和大宗商品交收(交割)倉庫、堆場;依託西部物流園,建設工業原材料的大宗商品集採平臺和交易市場。而毋庸置疑,物流聚集的中心也必然會產生資金流的集聚,前景可期。

焦點 | 重磅!中央交給重慶一項重大任務

重慶兩江新區服務貿易產業園。謝志強 攝

同時,運營已經滿3年的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也是重慶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平臺。自貿區成立伊始,重慶就出臺《關於金融支持自貿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內容涵蓋優化跨境金融結算服務、推動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發展、探索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改革創新、增強跨境金融服務功能、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5大舉措。去年底,重慶市外匯及跨境人民幣自律機制出臺的《重慶市優質企業人民幣跨境結算便利化活動方案》正式實施,進一步發揮跨境金融優勢服務實體經濟,充分利用政策紅利,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

比如,依託重慶自貿試驗區20餘項跨境結算和投融資創新業務試點,區內企業節省人力和資金成本超70%,實現跨境交易結算和投融資匯率風險、匯兌成本“雙降”。

國際物流樞紐園借力中歐班列(渝新歐),開出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簽發“鐵路提單”超過40份;引進內陸首個“美元快付”項目,實現美元運費境內線上結算,已累計實現交易額超1.23億美元。

目前,打造內陸國際金融中心,重慶基本條件已具備,可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只要搶抓發展機遇、強化責任擔當,狠抓落實創新,未來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