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她所在的农村,大部分人都搬到了城里,留下的少部分人基本都是年轻时在外打工,老了回来养老的,所以对她的这种行为无法理解,偶尔会有人问她为何每天要在门前点根蜡烛,尹婧琳却从不回答,只有一直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看见这幕才明白缘由,但那些知道缘由的人除了摇头叹气,更多的却是同情。苏雯裳本是尹婧琳捡来的女儿,可苏雯裳先天弱视,小时候读书回家就成了一大难题,而养父母又有许多农活要忙,于是每天在门前点上一根蜡烛,这样,苏雯裳回家时,一边走一边问,再寻着微弱的烛光就能平安回家。

自从丈夫去世后,尹婧琳的生活就变得一日不如一日,饭不煮了,菜也不卖了,整日以泪洗面,完全变成了一个邋遢老人。

尹婧琳今年65岁,她本以为可以和丈夫白头到老,可丈夫的突然离去让她难以接受,毕竟此后,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了,孤独如同凄冷的黑夜,看不见一丝光明。

在街坊邻居的劝解下,尹婧琳渐渐走出了阴霾,又种起了菜,然后用三轮车拉到镇上去卖,生活虽苦,但至少不愁吃穿。只是,自那之后,她就变得怪异起来,因为每当天黑时,她都会在门前点根蜡烛……

丈夫去世,老人每天在门前点根蜡烛,五年后,一排豪车接她去养老

如今,她所在的农村,大部分人都搬到了城里,留下的少部分人基本都是年轻时在外打工,老了回来养老的,所以对她的这种行为无法理解,偶尔会有人问她为何每天要在门前点根蜡烛,尹婧琳却从不回答,只有一直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看见这幕才明白缘由,但那些知道缘由的人除了摇头叹气,更多的却是同情。

时光转瞬,已过五年。这五年来,尹婧琳依旧坚持每天在门前点根蜡烛 ,从未间断。如今,她已70岁了,身子骨也没再之前那样灵活,甚至推个三轮车都显得特别吃力,好几次在上坡路段,因力气不够,三轮车倒退下来,险些受伤。

街坊邻居怕她出意外,都劝她别卖菜了,舍弃房田去敬老院岂不是更好,她却说:“我哪里都不去,若我走了,她回家时,又怎能找得到回来的路。”

村里知情的老人劝道:“婧琳呐,都20年了,她若想回家早就回了,那就是个白眼狼,别等了啊。”

丈夫去世,老人每天在门前点根蜡烛,五年后,一排豪车接她去养老

尹婧琳摇头哭道:“她回不回我都得等,毕竟这是我和我丈夫唯一的心愿,至于那根蜡烛,不只是她的引路标,也能让我的世界不那么冷清。”后半句话她没说,因为她的眼睛也越来越看不见东西了。

转眼,又是几个月过去。那夜,当尹婧琳刚在门前点上蜡烛,正孤零零的坐在老木桌前吃晚饭时,数道车子的灯光从门前一晃而过,一排豪车停在乡间公路上。许多刚做完农活收工回家的老农见到这幕,均围着豪车赞叹,可当看见从豪车内走出的中年女子时,有个别老人认出了她,激动道:“老尹等到了,她家闺女回来了啊。”

蜡烛微弱的光芒在风中摇曳,苏雯裳望着屋中的老人,桌上的饭菜很简单,一碗稀饭,一叠泡菜,一盘炒白菜,那饭菜虽简单,却是她记忆中最美味的佳肴,那饭桌前的老人虽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可她却将生命中最好的都给了自己。蓦地,苏雯裳跪在蜡烛前,哽咽道:“妈妈,我回家了。”

尹婧琳手中的碗筷掉落于地,望着门口那道模糊的人影,不确定的道:“雯裳,我的女儿,是你吗?你的眼睛治好了吗?”

丈夫去世,老人每天在门前点根蜡烛,五年后,一排豪车接她去养老

“是我,妈妈,治好了,20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对不起,我现在终于有能力接你去城里养老了。”

门外围观的人很多,有些知情的老人便向不知情的人说出曾经的种种过往。苏雯裳本是尹婧琳捡来的女儿,可苏雯裳先天弱视,小时候读书回家就成了一大难题,而养父母又有许多农活要忙,于是每天在门前点上一根蜡烛,这样,苏雯裳回家时,一边走一边问,再寻着微弱的烛光就能平安回家。

可是在她15岁那年,眼睛已近失明,正巧此时,她的亲生父母找来了,只说了一句话,尹婧琳便将辛苦养了15年的女儿归还了。那句话便是——我能让她重见光明,并让她辉煌一生,你能吗?

老者的话说完,围观人群皆沉默了,也都明白这五年来尹婧琳为何要在门前点上一根蜡烛,原来她是希望女儿再寻着烛光回家,仅仅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再见女儿一面啊。

在苏雯裳抱着老母亲哭泣的这段时间里,众人也明白了她并不是白眼狼,原来自她被亲生父母接走后,就一直在治眼睛,之后在国外求学,再到她在国外有了自己的事业,因放不下养父母,毅然决定将事业迁至国内。

丈夫去世,老人每天在门前点根蜡烛,五年后,一排豪车接她去养老

在微弱的烛光前,她搀扶着尹婧琳,柔声道:“妈妈,在女儿的世界一片黑暗时,是您背着我哭求别人赐予光明;如今,您的世界一片黑暗,那么,女儿愿做你的眼睛,永远不让你迷路。“

(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文中所有图皆来自网络,与文无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