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一干多支”的大安定位

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區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相繼召開,並通過相關決定。省市區三級全委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重整行裝再出發,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決策和部署。

如何不折不扣抓好三級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省委彭清華書記要求:“各地要搶抓機遇、發揮優勢,找準定位、主動作爲,在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推進全面開放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面對全省新一輪發展態勢,第一位的是要在區域發展新格局中繼續找準“一干多支”的大安定位。

什麼是定位?定位既是弄清自身在工作格局中的特定位置,又是尋覓最大貢獻的主觀努力,既是客觀佈局在主觀意識中的真實把握,又是主觀意識推進客觀佈局的積極作爲。定位並非重新找位置,而是審時度勢,認清格局;校正位置,緊跟大勢;實事求是,推進佈局。圍繞全省區域發展新格局,省委給川南經濟區提出了加快一體化發展,“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的定位;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給出了“奮力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和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爲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自貢力量”的定位;區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了“加快建設張家壩老工業轉型升級示範園,加快建設川南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園,加快建設自貢東北部新城,加快改造大安舊城,加快建設文旅融合核心發展區,加快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兩園兩城兩區”建設和深化實施“十大行動”的定位。這些,值得大安同志認真領會、牢牢把握和反覆深思。我們每一個部門,鄉鎮(街道),每一個黨員幹部在“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中,也都應該有自己積極的定位,就像一顆顆螺絲釘緊扣大格局,定位不移位,站位不棄位,實位不虛位。

爲什麼定位?方位決定方略和方式,主動定位是爲了站穩發力,精準定位是爲了精準發力,有位有爲,有爲有位。正因爲大安仍面臨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發展不夠等短板,就更應該在“一干多支”的“支點”作用中尋找新的發力點,這就是機遇和站位。須知,在助推川南經濟區成爲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特別是在助推自貢“奮力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和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中,老工業城區大安的“支點”作用不可小覷,大有可爲,十分重要。一方面,我們要加快打造張家壩老工業轉型發展示範區,助推自貢工業轉型升級,助推自貢構建制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自貢東北部新城,加快改造大安舊城,突出文旅融合,提升服務業檔次,特別是加快建設自貢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核心發展區,助推自貢加快建成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無疑,這些都是大安不可動搖的戰略定位,繼續找準定位就是找到了大安的自信和定力,纔不會錯位、虛位或越位,纔能有的放矢、小力勝大力,並通過借力,借勢,“四兩撥千斤”直達勝利彼岸,這也正是找準大安定位的目的。

怎麼樣定位?定位就要跳起摸高,尋求高點起步,謀求新的作爲。大安如何主動融入“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是坐等定位還是積極努力,躋身格局?其實,主動爭取、勇攀高峯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定位。從產業升級看,大安具有現代服務業集聚,大件鐵路物流運輸,智能終端製造等優勢,圍繞全市工業“633”轉型升級行動,西南智能終端產業園已經建成投產,張家壩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已經啓動;從文旅融合看,自貢恐龍文化產業園,彩燈大世界進展順利,自貢舉世矚目的“鹽之都”、“龍之鄉”、“燈之城”、“食之府”四大文化“名片”也將一起疊放於大安,預示大安“加快建設自貢文旅融合核心發展區”目標勝利在望。正確認識大安的優勢地位,高點確認大安的“支點”地位,我們才能找到發展最佳路徑,發揮最大優勢,通過特色引領、差別競爭實現優勢領先。尤其重要的是:定位不僅是運籌謀劃,坐而論道,定位必須按既定之位真抓實幹,定位正是爲了到位。

省市區全委會貫穿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這條主線,緊扣時代脈搏,緊跟上級部署,展現活動成果,進一步指明瞭當前事關大安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應該深刻領會把握三級全會的精神實質,立足崗位、緊扣佈局,精準定位、有位有爲,奮進新時代,謀求新作爲。

源自:《大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