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的史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实录则是中国历史中关键的一环,《明实录》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今天我们要说的实录是《明实录》,这部书记录了明代十五位皇帝二百五十多年历史,但是却被一部分人认为可信度不高,为什么。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较多,如通史、断代史等,有一类史书是属于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此类书具备文献功能是历史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类书就是“实录”,所谓实录就是记载历代帝王大事件的史书,大多是当朝人所记,其史料价值较高。

今天我们要说的实录是《明实录》,这部书记录了明代十五位皇帝二百五十多年历史,但是却被一部分人认为可信度不高,为什么?

史书中的“实录”是记载皇帝在位期间经历的政治、战争、经济、外交和灾变等重大事件,是后人了解研究这位君主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依据。

中国历史上的实录是从南梁武帝开始的,南朝大儒周兴嗣撰写《梁皇帝实录》,开启了此种史书的先河。

从此以后,各代帝王多有实录相伴,比如著名的《唐太宗实录》等,可惜宋代之前的实录大多遗失,我们今人恐怕再难看到其内容了。

《明实录》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实录了,《明实录》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十五位皇帝的历史,前后二百五十多年。至于明末崇祯以后的实录则因为战乱不存。

《明实录》共十三部,两千九百一十一卷,一千六百多万字,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典籍。

因为当朝人记载当朝事,所以实录类史书难免存在“春秋笔法”“为尊者讳”的问题,这导致很多皇帝的“黑点”言语不详有的甚至被删改了。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明实录》可信度不高,参考价值不大。

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诚然,中国古代史书一直都存在为尊者讳的问题,比如《三国志》就没有详细记载司马昭弑君的历史细节,此类事例还有很多。但是这并不能彻底否定史书的价值,中国古代史官有自己的一套职业技术在为尊者讳和事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后人阅读史料的时候是需要自行辨析史料的,这叫对史料的考据。

当然,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明实录》后来被清朝统治者篡改了,比如有人认为明神宗实录在乾隆朝被篡改。此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但是却也不能因此彻底否定实录的作用和价值。

又比如明武宗在实录中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但是我们现在再看《明实录》的记载,会发现或许有刻意污蔑明武宗的可能,只因为明武宗触犯了当时文人官僚集团的利益。

中国古代的史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实录则是中国历史中关键的一环,《明实录》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