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血浆捐献后,金彦豪和太太获得了大陆血液中心制证的《无偿献血证》和《捐献荣誉证书》。亲历这场疫情,让他更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完成血浆捐献后,金彦豪和太太获得了大陆血液中心制证的《无偿献血证》和《捐献荣誉证书》。亲历这场疫情,让他更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大陆医护人员的一句鼓励,让我犹如抓到“救生艇的绳子”。如今我康复了,要用血浆去救治更多的大陆同胞。

“来大陆20多年,我对大陆的医疗水平并不十分了解,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自己作为病人住到大陆的医院里,才对大陆的医疗救治水平,放心也赞叹。”

3月31日,身在武汉的台胞金彦豪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从他的言语气息中,能感受到他的身体状况恢复得不错。刚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他,还做出一件让人为他竖大拇指的事,和同样也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大陆籍太太、一起捐献出血浆,“从新闻中得知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可以用于治疗危重症患者,我们希望尽己绵薄之力,帮助到这些大陆同胞。我们一家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多大陆同胞的帮助,一场疫情让我对两岸一家亲、危难面前两岸同胞守望相助有了更深的感触。”

金彦豪上世纪90年代末来到大陆经商,后经朋友介绍,娶了一位武汉籍太太。今年1月底,原本打算带着家人回台湾过年的他,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只能留在大陆度过难忘的庚子鼠年。

“当时心情糟透了。既回不了台湾和父母团聚,自己还在去超市和药店囤积物资的过程中,不幸被传染上新冠肺炎。”和其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发病初期症状类似,金彦豪持续高烧一周,一度烧到了39度多,此时的武汉各大医院一床难求,无助之下,金彦豪想到向武汉市台办求助。很快,病情没有被延误,经武汉市台办等部门协调,金彦豪住进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陆住院,特别被大陆医护人员的耐心和人文关怀感动。”金彦豪介绍,他出院后和病友以及同样被确诊的家人交流,新冠肺炎确诊后的7到14天,确实要靠意志和信心去扛,“当自己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会不会转成重症和危重症时,来自医护人员的一点点鼓励,对我们就如落入茫茫大海中抓到了救生筏,对于我们战胜病毒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持。”

金彦豪至今还保留着当时住院时,主管医生贴在自己床头的鼓励卡片。这是北京朝阳医院援鄂医疗队一位护士写给他的。

“烧降下去,病就好了!坚持啊!要吃饭!”金彦豪说,我到出院也没看清这位护士的面庞,但是当时她的这句话于我,“对于不知明天是生是死的自己,真的像注入一针强心剂。嘴里完全没有味觉,也强撑着吃下护士送来的饭,在心里鼓励自己,吃下了,烧就退了。”

住院第10天,金彦豪的病情向好发展,烧退了,有了一些精气神,每天他也有了一些精力和在台湾的父母联系。

“刚住院时,我父母担心死了。每天打好几个电话,我都没力气回,在烧退时,给他们回一个信息,‘放心,我还好。’”

金彦豪坦言,是这次亲历大陆抗疫全过程,让自己对大陆的认知,多了一些新的视角和信心。

“大陆在短时间内,能把各地的医疗资源调配集结到湖北,帮助湖北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打赢抗疫阻击战,这不单单是政治体制的问题,还有政府领导能力的问题。政府强而有力,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福祉才会更有保障。”采访中,金彦豪不禁感叹于中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疫情面前非常有力量,还感叹于大陆强悍的制造产能,“从日均生产口罩1000万只到1.5亿只,没有此前的制造业基础,很难达到。”

4月8日武汉即将迎来开城。在广州开有日化工厂的金彦豪即将启程,投入到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中。

“实际我们工厂2月10日就复工,从最初的四五十个工人在生产一线到现在有200多个。中国是全球供应链最完整、市场最大、未来发展希望也最大的地方,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去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谈到疫情对于自己生意和整个市场大环境未来的前景时,金彦豪信心大于忧虑,他期待尽快回到工厂里。

亲历一场疫情,让他以后敢在大陆看病了,而且对大陆的未来更有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