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诗与星空(ID: SingingUnderStars)

导语|存货是最受公司财会人员喜爱的利润调节利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增加或减少利润。

2018年以来,在诸多上市公司的不断教育下,投资者了解了财报中最为惊险的一颗雷:商誉。

这颗雷的威力十足,甚至远超净利润。一时间,有大额商誉的A股公司,被大量的投资者选择性放弃。

由于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得摊销,它会非常突兀的矗立在财务报表中,很容易引起投资者的注意,在商誉的闪闪发光下,另外一个被财务部玩弄于股掌的财务指标,就不那么醒目了。

它就是存货。

什么是存货?一般来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到的原材料、包装物、半成品、产成品以及还未售卖的库存商品,统称为存货。

一、

从存货到利润

存货是资产负债表中非常“暧昧”的项目,因为它的特殊属性,特别容易修饰利润却很难被发现。存货是最受财报人员喜爱的利润调节利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增加或者减少利润。

如何理解存货调整利润呢?

先从简化版的利润计算公式看起:忽略掉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支和营业外收支等项目后,利润的内核就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费用。

所以在其他项目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能够降低主营业务成本,就可以增加利润。除了通过在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控制成本外,还有一个环节可以由财务人员控制成本。

销售商品之后,确定商品的成本价并做账的过程,叫做转成本,这是一个会计概念。因为原材料的购进批次不同价格不同,所以售出的成本需要计算确定,结转成本通常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如果结转成本的时候,财务人员虚减了销售成本,那么公司的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就会增加。

结转到成本的存货金额减少了,剩下的存货金额就相对增加了,所以如果存货金额非常大的时候,就需要警惕。

正因为如此,事务所审计人员对存货的单价合理性非常敏感,但是如果一家公司的存货金额比较大,数量比较多,在调整完利润后,对单价的影响仍然不会太大,事务所也就不会有疑义。

比如,紫鑫药业最新财报显示,公司的存货金额高达61亿元,其中大部分为林下参。假如在转成本的时候,调节1个亿,公司的利润就可以增加1个亿,对于61亿的存货来说,单价影响很小,但对利润的影响就超过三分之一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怎样判断存货的金额是否合理呢?可以对比连续几年的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大致代表着公司从原材料到产成品到销售出去的周期。

如果出现明显的增加且没有合理理由,则极有可能通过存货修饰了利润。

让我们看一下紫鑫药业近年来的存货周转天数变化情况:

公司平时的存货周转天数在4000天左右(12年),最新财报显示,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激增到了近9818天,差不多27年!

要知道,公司上市还不够27年。

如此超高的存货周转天数,以及和往年相比增幅巨大,都在暗示同一件事情:转成本环节可能出了问题。

我们再看一下公司在A股的同行益盛药业的存货周转天数。

可以发现益盛药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平滑多了,相对比较合理。

公司的存货是什么?动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是人参。

公司财报显示,账面大部分存货都是长白山林下参。这些人参寿命和保质期多少年?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二、

存货跌价准备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出现减值迹象的存货,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谓减值迹象,包括毁损、市场价降价等。这个不难理解,比如卖服装的厂家,如果一批春装没能及时卖出去,到夏天只能打折卖,这些存货就要计提跌价准备。

事务所的会计师是如何审计紫鑫药业的人参呢?

审计报告显示,复核公司测试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的合理性,评价存货减值计提情况,对于人参产品主要是查询人参电子交易平台上交易的价格以及公司对外销售的价格,结合公司外部聘请的评估专家确认的评估价格进行减值测算,了解外部估值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

不难发现,对于人参单位成本的审计是相当模糊的,尤其是在金额高达数十亿的时候,只能借助专家给出一个大致数,人参单价大概是多少,该不该计提减值准备,没有特别量化的指标。

尤其是市场价不同大小的人参,价格差异巨大,公司存货里,说不清道不明的水分也就很深。

以2018年审计过的年报为例,公司没有计提一分钱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说近年来人参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是金额上千万的包装物也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就有点不合常理。

三、

营收增加的助推力—神秘大客户

2018年,公司的营收增长收到了阻力,净利润也腰斩式下滑。

仔细阅读公司的年报,会发现2018年的营收很可能是含有水分的。

2018年年报显示,紫鑫药业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38.12%,其中第一大客户销售额为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15.09%。

对于一家正常经营的上市公司来说,大客户变化不会特别大,尤其是不会太突兀。2018年出现的第一大客户却不太寻常,销售额也多的不寻常,这个大客户甚至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并发去了关注函。

在关注函的追问下,紫鑫药业不得不“供”出了这家大客户的名字:长春新银润贸易有限公司。

有名字就好办了,我们有天眼查。

这是一家从事五金交电、建筑材料业务的公司,2018年9月,突然增加了中药材的经营范围。

公司一笔人参订单就高达2亿元。

紫鑫药业称,公司把年限较低的林下参以地块进行销售,长春新银润是从紫鑫药业购买整块林下参地作为战略投资。

也就是说,2亿是连地带人参一起买了?接受投资不应该实现收入,似乎属于做账不规范。

同时,天眼查还显示,长春新银润的法人代表是梁震,梁震又于2019年5月10日参股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吉林银润紫鑫大药房有限公司,其中长春新银润持股80%,梁震持股20%。

从天眼查没有查到吉林银润紫鑫大药房有限公司和紫鑫药业的关联关系,但这家公司的名字却让人想入非非。

紫鑫药业的第一大客户,成立了一家带有自己公司名字的子公司,目的何在?

财报还显示,虽然大客户号称2个亿买了林下参地,但是公司并没有收到现金。

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已经连续四年为负数,合计-28亿,这说明公司现金流“入不敷出”。

四、

糟糕的现金流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巨额负数的背后,是公司的往来款项管理混乱。

1、应收账款

由于大客户的存在,公司的应收账款逐年增加,2019年最新年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攀升到12亿。

和存货类似,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是判断应收账款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400多天,也就是说,平均还款周期超过一年,且逐渐增加。如此之高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预示着客户的坏账风险非常大。

2、预付账款

对于一家营收不过13亿(2018年)的公司,账面预付账款竟然超过9亿,这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

在企业经营遇到困境的时候,异常积极的给供应商预付款的,往往会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3、长短期借款

长期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的情况下,公司的现金流非常紧张,资金周转困难。账面34.5亿短期借款,2.2亿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16.6亿的长期借款… …

从公司近年来的经营性现金流来看,远超公司的偿还能力。

巨额借款的背后,公司2018年的利息支出超过2.4亿,2019年预计超过2.6亿,远超净利润,从公司财报看,无论是林下参,还是固定资产,公司几乎抵押了能抵押的大部分资产,公司徘徊在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五、

勉强盈利的背后

2019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5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5.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6878万 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60.49%。

虽然财报还有盈利,但考虑到公司数亿元的利息支出,数十亿的贷款,以及账面上负债累累,公司已经捉襟见肘。

再看看大股东们?

公告显示,公司的大部分大股东均已经质押了绝大多数股份,采用清仓式质押的方式,做好了套现离场的准备。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