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生意第1640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陳曾義

  體育大生意記者

  “在電影圈一提到‘大哥’,大家都知道指的是成龍。在音樂圈一提到‘大哥’,大家都知道指的是李宗盛。”高曉松曾經這樣解釋成龍和李宗盛在各自所屬領域的地位。誠然,成龍作爲中國功夫電影的標誌性代表人物,通過好萊塢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了全世界,2012年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爲“史上20位最偉大的動作影星第一位”,到2017年他主演電影在全球的總票房超過200億元。李宗盛作爲華語樂壇教父級人物,不僅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詞曲作品,還一手捧紅了周華健、梁靜茹、莫文蔚、張信哲、五月天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華語明星。

  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內被尊稱爲“大哥”成爲一種共識,此人的行業影響力和地位以及個人對行業的貢獻可想而知。在中國高爾夫球界,同樣有一位大哥級人物,他便是張連偉。出生於1965年的張連偉被稱爲中國首席職業高爾夫球手,作爲中國高爾夫球拓荒者,他創造了中國高爾夫一系列紀錄,成爲中國第一、亞洲前五的職業選手,到目前爲止獲得過19個冠軍。但他對行業的貢獻遠不止於此,從2001年聯合朝向集團創辦“張連偉”杯青少年高爾夫球賽開始,18年來他一直堅持對行業後備力量的培養,賽事走出了馮珊珊、李昊桐等一大批中國高爾夫的優秀年輕選手。如今,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張連偉將自己定位爲“中國高爾夫的服務員”,未來他將全力服務好高爾夫下一代。

  “張連偉”杯堅持辦賽18年,從細節抓起幫助年輕球員提高

  11月25日上午,澳門凱撒高爾夫球場飄着淅淅瀝瀝的小雨。儘管天氣有幾分寒意,場邊的小球員們卻顯得十分興奮,他們正等待着大師能夠指點迷津幫助他們提升球藝。大師學堂是“張連偉”杯一直以來的保留項目,每年“張連偉”杯比賽前一天,張連偉本人都會親自上陣,爲小球員們示範、講解動作要領,並對他們的表現給出詳細的指導意見。隨後的張連偉挑戰賽,他還會與小球員正面PK,決出最後的冠軍。

  張連偉現場教學

  這天張連偉也早早出現在球場,一條黑色的休閒褲搭配一件白色運動上衣顯得精神而幹練,他先是觀看了幾位小球員的揮杆動作,便開始演練發球的動作技巧,包括怎麼選擇球杆、如何站位、怎樣發高球,怎麼調整方向,他將動作拆解開來,確保每位球員都能聽懂。最後他來到果嶺,繼續指導球員們的推杆動作,當看到一位小球員發力存在問題時,他直接半蹲下來手扶着球杆,細細講解起來。

  張連偉對小學員進行指導

  2001年,賽事創辦人張連偉聯合賽事創辦單位朝向集團在深圳正式發起成立“張連偉”杯青少年高爾夫球邀請賽。回憶當年創辦“張連偉”杯的初衷,他依然印象深刻,“我當時一邊在打比賽,一邊在想中國真的很缺比賽。所以我的第一個想法是給青少年多一個比賽的平臺,希望透過賽事引導更多青少年接觸這項運動。”

  就這樣,“張連偉”杯從第一屆只有90多個選手參加的地區比賽,如今已經發展成爲中國最具知名度的國際青少年高爾夫球賽事,賽事一直受到各國高水平選手的青睞,也被民間譽爲青少年高爾夫賽事中的“大師賽”。在朝向集團的爭取下,從2013年開始,“張連偉”杯正式加入WAGR世界業餘積分排名系統,排名前列的男女選手將獲得世界積分。這也是國內第一個獲得國際積分的純民間組織。

  從去年開始,這項賽事落地到澳門,在“張連偉”杯國際青少年高爾夫球邀請賽的基礎上進一步創辦了“張連偉”杯澳門公開賽。今年的澳門公開賽不僅有大陸、澳門、香港和臺灣的選手參加,還有來自加拿大、菲律賓等國家選手前來一試身手,賽事影響力正在穩步提升。

  培養出馮珊珊李昊桐,首席球手轉型中國高爾夫服務員

  儘管如今已經是中國首席職業高爾夫球手,張連偉與高爾夫結緣卻十分偶然,33年前的一次選擇改變了他的一生。

  張連偉1965年出生於廣東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初中畢業後他進入珠海市體委當標槍和籃球運動員,但成績並不突出。80年代,隨着改革開放的的快速推進,被稱爲“前沿陣地”的廣東民營經濟迅速發展起來。1984年8月,預見到高爾夫未來發展潛力的香港商人霍英東投資2700萬港幣在中山建造了中國大陸第一座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俱樂部。一年以後,張連偉老家珠海第一家高爾夫球場——珠海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建成,但由於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高爾夫處於一片空白的境地,專業人才匱乏,當地體委決定招運動員轉行學高爾夫。

  張連偉接受媒體採訪

  當時擺在張連偉面前的有兩個選擇高爾夫和保齡球,但他對這兩項運動都一無所知。後來他覺得自己標槍可以扔很遠或許對打高爾夫有幫助,便選擇了前者。這個選擇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中國高爾夫歷史。

  張連偉到球會從球童做起,憑藉着堅持不懈的刻苦訓練,迅速在業餘比賽中嶄露頭角,1989年獲全國高爾夫球業餘公開賽冠軍。1994年張連偉代表中國在廣島亞運會上奪得個人亞軍,回國後被中高協批准轉爲職業選手。隨後,他便在各種國內比賽中大放異彩,成爲當之無愧的中國高爾夫球第一人。張連偉職業生涯高光時刻是2016年獲得威爾士常青公開賽冠軍,成爲第一位贏得歐洲常青巡迴賽賽事的中國內地球手。與此同時,張連偉也是第一位奪取歐巡賽冠軍的中國內地球手。

  如今,53歲的張連偉早已過知天命之年。他將自己的重心轉移到服務中國高爾夫的下一代,將自己定位爲“中國高爾夫的服務員”。

  25日的挑戰賽環節,按照規則最後勝出的3名球員獲得挑戰張連偉的資格。決賽之前張連偉顯得相當重視,在輔導小球員的空暇專門過來看比賽瞭解情況。缺少了一點運氣的張連偉最終還是輸給了晚輩,但卻笑的非常開心,他樂意看到更多後起之秀帶領中國高爾夫走向更高的水平。

  事實上,堅持了18年的“張連偉”杯已經結出碩果,馮珊珊、李昊桐、林希妤等一批中國新生態高爾夫球手中的領軍人物均出自於此。2001年,13歲的馮珊珊便奪得首屆“張連偉”杯B組冠軍,兩年以後她又獲得A組冠軍。從這裏馮珊珊走向世界,成爲中國大陸高爾夫女子第一人,也是第一位在高球大滿貫中奪冠的中國大陸選手。2017LPGA藍灣大師賽決賽中馮珊珊奪冠,登頂女子高爾夫世界第一。

  搭好中國高爾夫舞臺,助力更多年輕選手圓夢

  2005年,“張連偉”杯提出“圓我一個奧運夢”的口號,張連偉希望有更多年輕的追夢人在高爾夫的道路上實現夢想,而他本人則表示會盡自己所能爲大家搭建一個更好的築夢平臺。“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像馮珊珊、李昊桐這樣的優秀選手通過‘張連偉’杯這樣的走上職業道路。”他表示,自己今後將會把更多精力放在青少年高爾夫教育上。2013年,張連偉成立了張連偉體育發展基金會,支持中國青少年高爾夫發展。

  從去年開始,“張連偉”杯澳門公開賽連續兩年舉辦,這是在“張連偉”杯的基礎上創立的一項全新賽事。張連偉希望提供更多更好的賽事平臺,爲年輕球員創造更好的學習、交流機會。“一方面,我贏過兩次澳門公開賽冠軍非常喜愛這座城市,另一方面澳門是國際化大都會,是個非常不錯的平臺。”他說。從去年開始,這項賽事獲得了WAGR世界業餘積分的認證,A+/A組選手皆可獲得世界業餘積分。

  2018“張連偉”杯澳門公開賽獲獎選手與嘉賓合影

  “18年過來真的一點也不容易,但看到那麼多優秀的青少年從這裏走出去,我非常欣慰。”對於長期以來支持“張連偉”杯的所有合作伙伴,張連偉由衷感謝。他尤其提到了賽事的創辦單位朝向集團,18年來始終同舟共濟一手操辦賽事,共同爲中國青少年高爾夫事業貢獻力量。朝向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思也表示,朝向集團對高爾夫的初心不會改變,未來將會盡最大努力把“張連偉”杯越辦越好。

  張連偉深知,被稱呼“大哥”既是一份尊重,更是一份責任。“中國高爾夫的服務員”將努力搭好“張連偉”杯這個舞臺,讓更多中國高爾夫追夢者從這裏走向世界。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