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07精選】《顏塔不會忘記》“1釐米希望跑道”背後的暖心故事:顏塔校友張冬玲、沈正峯

天氣預報

11月3日  揚州

多雲轉陰  13~21℃

東風  3~4級

5月31號,FM100.7發起“1釐米希望跑道”公益行動。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張施工,顏塔小學“1釐米希望跑道”10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塑膠、柏油、紅色的圍牆,與藍天白雲相映成趣。

從活動發起,一直到跑道建成並投入使用,凝結着數以萬計好心人的愛心和力量。FM100.7重磅推出

《顏塔不會忘記》

系列報道,一起來聽聽百米塑膠跑道背後的暖心故事。

張冬玲

(顏塔校友,現居蘇州)

張冬玲告訴記者,現如今學校操場的新面貌已經通過FM100.7的微信推送看到了,她很欣喜和感動。

“看位置還是我們以前上學時候的操場位置,真的很好。”

張冬玲說,她對顏塔小學印象非常深刻,感情也極深。

“我還記得學校有一個弄堂一樣的過道,後面一排是平房,黑瓦青磚,前面一排是紅色的。以前的衛生間在角落裏,在現在的大門外面。我還記得前面有一條小河”。

如今已經離校30多年了,張冬玲說,她還是會時常想起學校的老師,每位老師對她都很好,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李白蘭。

“有一次我和我媽媽鬧矛盾,心情特別不好,李老師就帶我去她家裏安慰我。”

張冬玲說這件事一直在她心上,每次想到就暖洋洋的,現在她依然和李老師保持着聯繫,回家的時候會去看看老師。除了跑道之外,張冬玲還希望社會的資源能多多關注村小的孩子:

“現在的村小可能受關注度不是很多,不像城裏的學校,希望電臺可以多呼籲呼籲,讓村裏的孩子學習生活條件都能跟上”。

沈正峯

(顏塔校友,現居蘇州)

沈正峯說,他在顏塔的學習經歷比較特殊,他是1986-1989年在顏塔小學讀書的,那時候是混合學校,小學加初中。

“老式的紅磚房,矮矮的。大概兩米多三米高,有一部分是紅磚有一部分青磚,就只有幾個水泥臺打乒乓球的就是體育設施了。外面是河道,河道也不太乾淨。操場那個位置全是土,沒有其他東西,我們那時候還全是土呢,煤渣已經是後來的了。”

沈正峯告訴我,雖然現在很少回顏塔,但只要回去,就一定會去顏塔看看。

“後來後面蓋了一個兩三層的教學樓,已經好多了。我們那時候電燈都沒有,晚上上課都要點煤油燈。後來有了院子,老師的宿舍也有了,現在的變化很大了,但是和城市學校還是沒有辦法比。”

談起自己捐的3000多元,沈正峯很不好意思。

“這點錢不算多,我原來打算如果還有缺口不管多少都給填上。”

未完待續 你對顏塔小學有着怎樣的情結?參與了“1釐米希望跑道”公益活動全過程,你又有着怎樣的感慨和情懷?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記者 林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