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白云区多个在建碧道项目正抓紧推进,白海面涌、新市涌、良田坑等河涌两岸的碧道都已初现雏形,这些碧道将于6月底前完工,为群众提供一个休闲、亲水的好去处。白云区大源村碧道试点建设工作已经完成,5公里碧道成为群众休闲、亲水的首选去处。

《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碧道1506公里,基本建成贯通全市的碧道骨干体系。

▲白云湖

白云区自2018年底已启动区内碧道系统建设规划,首先从碧道慢行系统建设开始逐步推进落实。目前,全区各类碧道慢行系统累计建成约110公里,到今年6月,全区计划完成合计约200公里碧道慢行系统建设。

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碧道画卷

即将徐徐展开

大源村碧道试点建设已完成

白云区大源村碧道试点建设工作已经完成,5公里碧道成为群众休闲、亲水的首选去处。

▲大源村沙坑涌沿河碧道。

去年,通过全力整治,沙坑涌上游大源支流沿河的窝棚、工厂和小作坊被全部拆除,河岸被打造成休闲碧道,沿线建了休闲公园和体育公园,设有篮球场、轮滑场和方便居民休息的驿站。河段碧道贯通,沿岸设有白色栏杆,河水清澈,加上沿途设置的景观,让这里成为了大源村目前十分热门的休闲场所。

河段碧道贯通,沿岸设有白色栏杆。

在大源村重点整治目标中,河涌整治是一件重要的民生实事。白云区在这里启动了污水治理工程,把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收集到污水管里,并沿着河涌修建了碧道。在碧道建设过程中,白云区反复优化整治工程,将河涌沿岸用慢行道和景观节点贯通,在华快桥底及大龙头空地处设置了两个景观节点。为避免出现大拆大建,节省财政投资,部分位置偏僻、地势较低的路段,采取栈道的形式连通上下游。

▲华快桥底变身休闲好去处。

6月前累计完成200公里碧道

当前,白云区多个在建碧道项目正抓紧推进,白海面涌、新市涌、良田坑等河涌两岸的碧道都已初现雏形,这些碧道将于6月底前完工,为群众提供一个休闲、亲水的好去处。

▲白海面涌碧道。

青青河边草,潺潺清水河。随着白海面涌水质改善,臭味消除,一河两岸成为居民最理想的散步去处。在河涌岸边,工人正在拔除杂草、种上新的植物。目前,白云区水务局正在白海面涌约5公里河道两岸打造沿河碧道,铺设慢行道、种植绿色植物、新建护栏,为周边居民群众打造一个休闲、观光、亲水的好去处。据介绍,新建碧道涉及太和、嘉禾、均禾等镇街。

▲白海面涌碧道。

从机场路新市墟段转进新市南街,位于新市涌(萧岗段)两侧的碧道上,古色古香的骑楼风情街,点缀着古典国风的墙绘图案,微风吹过涌边护栏的簕杜鹃,一条文化休闲步道已显雏形。这条贯穿萧岗村的1.1公里亲水碧道,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工。

▲新市涌(萧岗段)亲水碧道。

▲碧道旁边设置有文化长廊。

碧道建设讲究经济实用

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白云碧道

值得期待

“我区碧道建设结合白云区丰富的历史人文沉淀,目前已规划了新市涌、海口涌骑楼文化长廊、人和置业广场、八岭庄碧道文化广场、望岗村党群文化广场等一系列人文空间节点。”白云区水务局工作人员说。白云区在碧道建设中,充分展示白云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满足群众亲水游憩、远足自然的休闲游憩的需求。

根据《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5年)》,白云区合计需完成162.7公里碧道建设。根据市河长办工作部署,白云区2020年需完成68.45公里碧道建设任务。

今年,白云区以琏窿支流、夏茅涌、新市涌、石井河、海口涌、马洞坑、良田坑等河涌为主干,逐步推进碧道建设,做到本固枝荣、贯通全区的碧道系统。

文 | 方洽旋

图 | 李明健

通讯员 | 张伟

图编 | 刘威达

编辑 | 陈若兰

编审 | 罗盛光 温穗章

审核 | 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