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應邀與北京的一位業界名人W先生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咖啡漫談。W先生是一名曾經的好醫生。又有數年國際名企的從業經歷。今天,又是某醫生集團的CEO和醫療投資集團的合夥人。經歷可謂輝煌和豐富。

W先生與我的對話與交流,也是深度的!必須坦開心扉。才能撞擊出創新的火花!讓大家多一絲感悟和新的業界認識視野。

第一,體制內外的醫界是兩座山峯。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爲,醫療本質都是一回事。可能都是一個法則。一個邏輯。事實上,體制內外,確實是另外一個洞天。可能會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新世界。體制內的人習慣於專業性。單位人。唯有醫療專業和領導的引領。體制外必須學會獨立。學會價值引領。唯有價值,纔會有醫療和個體意義。體制內外的人對於醫療本質與價值觀的認識,完全不同,是我們客觀存在的兩個世界。

第二,中國醫界需要體制內外的互補。我們不能簡單的認識,體制內是好。體制外是差。也不能反過來認識。其實,每個事物都會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體制內的醫療是一種專業性,單一性的醫療活動。雖然有政策與管理上的衝擊與撞擊,但是總體上還是平穩的態勢發展的。少有大起大落。而體制外的醫療則可能更多的是變異,波動,競爭和價值觀的引領。二者的意義雖然不同,但是社會和患者可能都會需要。二者也應當互相補充和交流。

第三,體制內外的跨越不僅僅是技術,還有價值。許多人認爲自己在那裏都能當一個好醫生!好主任!好院長!其實不然。客觀環境的差異,是一個我們必須全新認識和全面適應的東西。走出體制的好醫生們,無非三條出路:一是打打殺殺一陣子,無法適應新環境,迴歸體制。二是走入另外一個世界,完全找不到北,失去了自己的價值與意義。三是如魚得水,發揮專長,發揮創新,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這其中有一個根本的東西在起作用,那就是價值的支撐。

第四,體制外的召喚和新路,需要有三資的引領。一是資源。醫生是資源。醫療技術是資源。醫院管理力是資源。沒有資源就沒有意義。二是資本。體制外的發展與支撐,離不開資本。而資本的運作能力,也不開價值。資本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價值越好。三是資產。體制外的世界,更是一葉知秋。1

相關文章